首页 陛下,大事不好了

第73节


    皇甫弋南与微生玦配合着作戏,岭北表面依旧硝烟弥漫,实际伤亡却大大减少,以至不知内情的神武帝大惊,“这岭北的新任督抚是谁举荐的,何以如此大才?”

    “回禀陛下,新任督抚乃原先河下知府吕正,是吏部尚书大人率先提议,再经由东阁大学士及几位大臣附议的,此人治下河下府素来是岭北经济繁荣之地,本就是有能之士。此次战乱,吕督抚妥善统筹军政之余,还呼吁各府官员慷慨解囊,拿出私财救济流民,颇有成效。”

    有善心且爱民如子的官员当然是少数,否则岭北也不至于年年闹独立。岭北十三府中真正愿意散尽家财的大小官员其实不过寥寥那么两、三位,至于其他?问问皇甫弋南和微生玦手里的刀子吧。

    当然,朝廷是不晓得这些的,所以将功绩都砸给了吕正一人。一时之间,这位新任的岭北督抚博得了不少良臣的赏识。

    三月末,岭北战事陷入僵局,地方军节节败退,大顺与大昭互不相让,朝廷下令封锁岭北全境,以避免流民外窜,战火蔓延。

    五年前,岭北尚且是南国领土,一朝暴动,南国将它视为弃子,丢给了北国。而五年后的今天,岭北的命运似乎遇上了轮回。

    不明真相的百姓还在水火里挣扎,不知是哪里最先传出了求救的呼号,渐渐地,从民到官,这声音如同浪潮一般席卷了岭北十三府,一直传到朝廷的耳朵里。

    江凭阑深知令岭北彻底归顺朝廷的最佳时机还未到,可熬了几天实在等不住,战事多一日,伤亡就要多上数倍。

    四月初,她执笔上书,言辞铮铮,联合朝中几位信得过的官员,请求陛下派兵支援,神武帝将奏折压了箱底,示意再等等。

    江凭阑咬着牙从朝堂归来,把神武帝他全家骂了整整十八遍。可怜的皇甫弋南无故遭殃,咳得脸都泛红了还得一边劝她“气急伤身”。

    四月末旬,朝廷终于有了实质性的动作,派遣大将一员率三万精兵赶赴岭北,同时征调临省地方军以配合战事。

    这位“大将”,出自十八年前声名显赫的将门喻家,他的名字叫喻衍。

    有些路子是早便铺好了的,有人张了网,待后来者往里跳,结局从一开始就没有悬念。自延熹二十一年四月的马队遇袭事件起,有心者一路铺垫,整整一年,当事发之时,喻衍顺理成章成了神武帝心目中率兵出征的最好人选。

    正如草案所言,岭北战事须有大才之良将一名,以免变故来时无力收束,可这名良将却不能是朝中品级过高的大员,以至令西厥和大昭疑心,或迫于压力过早退兵。

    选择喻衍,原因有三。

    其一,他不曾入仕,自然尚无品级。其二,他当得起“大才”二字。喻衍年纪虽小,不过刚满二十,却自幼在边关长大,黄沙为伴,十数年戎马生涯,令其堪比朝中资历最老的武将们,甚至,他对厥人的了解还远胜过那些人。

    其三则是神武帝的私心。他绝不会容许喻家东山再起,在他眼里,喻衍的死不过时间问题,至于怎么死则是方式问题,那么最好就是,将这个人所有的价值都利用挥霍完了,再让他死。而这一年来,喻衍一直闭门养伤,安分守己,碍于皇甫弋南的势头,即便他身为一国之君也不可能毫无理由判处一个人死刑。现在,机会来了。无论岭北战事成与败,只要喻衍出了甫京,他就能找到一百个令其不得不死的理由。

    前线战事胶着,五月的一天,岭北的大门忽被皇甫朝廷的铁骑轰然踩倒,大昭与大顺惊讶回望,却似看见了一个笑话。

    历经几月战事折损,目前驻扎在岭北境内的大昭军队尚存四万,另有十万援军即将赶到。而大顺那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卫元帅,初起时带着区区三万精骑深入浅出,杀得大昭十万大军叫苦连天,目前亦尚有两万生力军存余。

    这里有两万战力惊人的大顺军加上即将扩充至十四万的大昭军,皇甫却只派了三万精兵前来,且领兵之人竟是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

    这不是笑话是什么?

    大昭那边,镇国大将军武丘平仰天长笑三百声,“皇甫不过装出一副爱民如子的样子,m.XIAPe.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陛下,大事不好了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