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中的可都是聪明人,哪会想不明白其中关窍? 祝枝山也觉得这小子胆子够肥的,也够得他那几位老师的喜爱。 换成他们这么做,别说让老师写诗相和了,恐怕只会当场被老师逐出师门! 这小孩投胎投得巧,生在状元家,长在皇城根,平日里往来的皆是能入翰林的饱学之士。 这终日耳濡目染之下,哪怕只有三分天分怕是也能养出十分的出息来。 更别提他本身也聪敏伶俐。 好在祝允明他们几人大多也是少年成名,平日里时常与诸多吴中名流往来,倒不至于太艳羡文哥儿的好运气。 几人聊着聊着,都对文哥儿这位小神童颇感兴趣。 祝允明兴致盎然地提议道:“不如我们都写首诗去与他交个朋友,随着岳父写往京师的信给匏庵先生带去,一来可以请匏庵先生为我们指点几句,二来可以托匏庵先生把我们的诗转交给王家那位小神童。”祝允明越说越觉得有意思,“要是他能给我们回首诗,我们就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三四岁就能诗能文了!” 唐寅听了祝允明的提议,自然是第一个响应,还饶有兴致地说道:“既然这位小神童是匏庵先生的弟子,字肯定也写得不差吧?等我激他写给我们瞧瞧!” 唐寅交朋友不看对方的年龄、不看对方的出身,就看性情合不合得来。像他与祝枝山相差九岁,还不是当了好些年的知己好友? 如今他虽没见过文哥儿这位颇为有名的小神童,却觉得这小孩并非循规蹈矩之辈,说不定他们很聊得来。 这位小神童可是匏庵先生的弟子,四舍五入便是他们吴门中人,吴门同辈之间在书画上面切磋切磋有什么问题? 文徵明一听唐寅那话,顿觉有些不妙。他劝道:“别人才四岁,你这不是欺负小孩儿吗?” 哪有二十几岁的人找四岁小孩切磋的? “说不准等我们的信送过去,他就该五岁了。”唐寅笑吟吟地说道,“和他开个玩笑而已,又没说一定要他回诗。” 唐寅在朋友面前十分放松,整个人只差没搭到文徵明肩膀上,长辈们嘴里骂的坐没坐相说的就是他了。 见文徵明一脸的不赞同,他还倚着文徵明悠悠说道:“你不写吗?那我等会多补一句,说你文徵明看不上他,我们都写,就你没写!” 文徵明:“…………” 天知道他怎么交了这么个朋友。 为了不被唐寅编排,文徵明只能加入这次祝允明他们临时起意发起的写诗交友活动。 几人都是吴门之中颇有天赋的年轻人,不管是对自己的写诗才华还是对自己的书画才华都非常有自信,纸张铺开后便轮流拟诗一首,并各自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第二日祝允明这个当女婿的便厚着脸皮拿着四首诗去寻李应祯。 李应祯倒是乐意女婿和学生跟吴宽多些往来。 吴宽可是他们吴地出去的状元,如今官职也是他们这些人里头相对来说最高的。 不管是敬重前辈也好,为以后的仕途铺路也罢,祝允明这些后辈都应该多和吴宽亲近。 李应祯翻了翻他们几人的诗作,觉得寄去请吴宽点评不算丢人,便应下了他们的请托,表示会随着自己给吴宽的信送到京城去。 至于王家小神童回不回信,那就得看人家乐不乐意和他们交朋友了。 文哥儿还不知道天上突然给他掉下几个才子朋友呢。转眼又到了一年腊八,文哥儿一大早精神抖擞等着接猫,俨然对他爹当初给他讲的腊八迎猫习俗十分笃信。 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