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爷子思来想去,只能说出自己过去耕种半辈子寻摸出来的老经验:“我们这些老百姓还是得有地,只要有地在总是饿不死的。咱离了地,就是没了根……” 这么说着,他又有点想念自己在余姚种的竹子了。 他上次回去的时候,那竹子还长得老茂盛了,一眼看去屋前屋后都翠油油的,老好看了。京师什么都好,就是宅子太秀气了,庭院里种不了几株竹子。 文哥儿哪晓得他祖父怎么突然静了下去,他还在琢磨着他祖父说的“离了地就是没了根”。 他以前也在书上读到过这事儿,只是转眼就给忘了。现在听他祖父一提,再比照着“窝脖儿”老头的处境,才勉勉强强能理解这话是什么意思。 若是没了地,百姓们也有别的活路,那么他们也不是非绑在一块块小小的田地上不可。可眼下还没有那么多的机会、没有那么多别的路子供他们走,所以田地于他们而言还是一家老小赖以生存的存在。 可是要怎么样做才是对的? 是要想办法帮他们牢牢地把田地握在手里,还是要开拓更多的路子、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文哥儿皱着小眉头想了半天,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他还太小了,既没办法改变朝廷政策不叫他们被逼得卖田卖地或者拿土地去投献乡绅,也没办法开创些新行当为他们找出新的活路。 他这岁数能做什么? 就连他说的话有没有人听,也是看他老师愿不愿意帮忙往外传。 何况他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这个困扰着许多人乃至于许多时代的巨大难题。 一老一小都没有心思再下棋,文哥儿也不再吹嘘自己有多了不起。 吃过饭后文哥儿便跑去王华书房,问王华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王华耐心地听文哥儿讲完了整个问题,一时也沉默下来。 这哪里是小孩子该想的问题,这是他们该想的问题。 可他们不太愿意想。 都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们全都一门心思考科举,不就是因为考了功名能占到这么多好处吗? 摊给百姓的繁重徭役,是他们这些不用服役的读书人以及诸多勋贵们身上挪过去的;百姓们走投无路投献田地,也是往他们这些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以及诸多勋贵们家里投。 他们要是不要这好处,儿孙后代就得吃苦头,谁乐意站出去说“我觉得该改改”?真要有人敢这么振臂高呼,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回老家当个田舍郎去了。 你不是清高吗?你不是不要占这些好处吗?你自己回家去就是了。 你不愿意? 你舍不得? 那你说什么呢? 王华把文哥儿拎了起来,让他坐到自己的膝上,摸着文哥儿的小脑瓜子说道:“这不是你该想的事。” 这么小的娃娃,合该每天想想吃点啥、喝点啥、玩点啥,而不是想这种连大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文哥儿一听就明白了,直接戳破他爹的含糊其辞大法:“爹你也没办法解决是吧?” 王华:“…………” 有点手痒。 “你还小,不用太着急,”王华忍着揍儿子的冲动,耐着性子说道,“现在多看看、多想想,等你长大了,兴许就想出办法来了。你的主意不是一直挺多的吗?实在不行,等你以后真当了御史再多骂那些个勋贵外戚几句就是了。” 文官骂勋贵骂外戚,可是天经地义的事! 虽说治标不治本,好歹也是有点效果的。 至少他们会意思意思地把吞进去的好处吐出来点。 文哥儿听他爹这么说,觉得也对。这么大的命题不是他一个五岁小孩能解决的,还是得慢慢想! 等他长大了,一定会有办法的!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长大后一定能想出办法的对不对! 王华:不,长大后你就不会这么天真了。 文哥儿:? * 更新! 最近不知为啥没啥精神……肯定是天气忽冷忽热!我昨晚坐书桌边看书,一晚上把空调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三四次……(躺平 * 注: 1几何:古代算书出题确实很多以几何结尾的 比如这样:“今有田广七分步之四,从五分步之三。问为田几何?” “今有稻一十二斗六升、一十五分升之一十四,欲为粟。问得几何?” - 2土地的问题,前面文哥儿和李兆先讨论蓄奴时提到过的 勋贵外戚是土地兼并大户 文官自己也成了一个阶级 方方面面的问题发展到明末越来越严重,再撞上个气候上的小冰期,百姓就彻底过不下去了 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