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要是出阁读书,可就要从后宫搬到慈庆宫去了啊! 瞧见朱厚照还一脸“为什么我还不能出阁读书”的模样,文哥儿说道:“殿下要是这时候搬去慈庆宫,就没法天天看你种的土豆了。还有,你也不能天天见到陛下他们了。何况殿下还这么小,便是搬去慈庆宫也不可能随意出宫去!” 朱厚照本来很期待出阁读书的,听到文哥儿这么说又犹豫起来。他不甘不愿地说道:“那好吧,过几年再说。” 这一刻,师徒俩的心态出奇一致:我怎么不能一下子长大呢! 过了朱厚照的生辰便已是深秋了,这时候擅离职守区区几个月的王守仁的消息也终于传回了京城。 就是有那么一点离奇。 隔着几千里的距离,众人都能从张海他们的奏本里看到一种茫然以及不敢置信,一字一句都透着同一个意思:我是谁?我在哪里?这到底是啥事啊? 张海这位兵部侍郎快马加鞭送回京师的奏本,很快也递进了兵部、传进了内阁—— 这几个月来,王守仁在关外游走于七个羁縻卫所之间,和关外七卫的人聊人生聊理想聊这个秋天该怎么过。 也不知他具体是怎么聊的,反正吧,聊着聊着关外七卫就磨刀霍霍去干了几架! 关外七卫因为土地贫瘠,物产奇缺,常年都要朝廷补贴,着实是要兵没兵、要马没马,可几次干架却是又快又准又狠,愣是把正准备趁着秋天过境抢掠、囤点物资好过冬的土鲁番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还打得土鲁番放还了哈密王陕巴。 本来陕巴这位哈密王被土鲁番人掳走,朝廷觉得挺丢人,都打算找补一下说其实他们没正式册封陕巴,不如换一个人来当哈密王得了。 结果人愣是给弄回来了! 这谁弄得明白是怎么回事?! 按照张海的急奏,说按照关外几位“都督”(也就是少数民族酋长)递来的文书,他们都对朝廷十分感激,齐齐叩谢朝廷给他们派来一位军事专家,经过今年这一战,他们受益良多,可算是知道以后该怎么过冬了! 到底是夷族,文书写的又俗又糙,偏又有点语焉不详,让人看了以后迷惑至极。 张海召集底下的人研读半天,也没读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只能把这些事如实上报。 倒不是他一点都不贪功,而是王守仁这位庶吉士不是普通的庶吉士,不说他那位状元爹,就说他那位和丘阁老关系莫名很密切的弟弟就不是他该去得罪的。 再看看王守仁这次的表现—— 嘶,这家人真是太可怕了! 何必去撒人王守仁一回京就会戳破的谎! 虽然整个过程看起来离奇至极,可结果总归是好的! 要是真能把哈密卫的事给解决了,他们也可以早些回京去,不必在这种苦哈哈的地方煎熬了。 张海便命人快马加鞭把奏本送回京城。 这奏本一抵京,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文哥儿得知他哥在关外干了啥以后都呆住了。 虽然他对他哥会成为大佬这件事深信不疑,并且时刻准备着抱亲哥大腿直接躺赢,可是知道他哥首次出关闯荡出来的丰功伟绩以后还是惊呆了。 他哥不是读书人吗! 不是开创什么学派的阳明先生吗! 怎么会去打仗!!! 这专业不对口啊!! 文哥儿震惊了一会,才想起他哥十几岁就觉得自己在兵法上大有感悟,想要上书朝廷讲讲自己的军事见解(虽然被他爹拦下了)。 这么一看,他哥似乎是文武兼修的牛逼大佬!!! 听说在古代由文官指挥打仗是很常见的事,说不准他哥以后还有很多机会立军功! 很不错!! 他,王七岁,连军队里都有大腿可抱!!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搓手手!!! * 注: 1更有运灰兼运炭,贵人头上不曾饶:前面引用过的,出自《玉堂丛语》 运灰、运炭、运砖这些都是对违法犯罪分子的轻微惩罚(? - 2王守仁档案里的绝佳口才: 1.他曾经和和尚辩论,把和尚辩还俗了 2.他曾经去少数民族聚居地做群众工作,深受少数民族欢迎(bushi 3.他曾经没有一兵一卒,原地调兵遣将,把宁王叛乱给平了(?) 4.此后他因为军功封了侯,但是也不咋受待见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