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痴”。 难怪李东阳他们要先下手为强,把这么个好苗子收为弟子,这样的小孩儿谁不喜欢?要是今年他当真去应乡试,说不准就是大明最小的举人了! 吴伯通平时对学生要求分外严格,可对于有真才实学的后辈也是真心喜爱。 他收回落在文哥儿身上的目光,点了几个自己有印象的上等生员名字挨个给他们点评。 哪怕手头没了答卷,他依然能随口说出生员们的优缺点,且需要引用原文的时候根本不必思索就能诵读出来,进一步验证了他过目不忘的事实! 虽说这是针对优秀文章的点评,对其他人来说却也是一种查漏补缺。 别人有的优点你可能没有,你得学习一下;别人有的缺点你可能也有,你得改进一下! 文哥儿听得津津有味之余,不免又再次羡慕妒忌恨起来:可恶,当提学官还要过目不忘,他没有这个技能怎么办!!! 教的人有水平,听的人又够虚心,讲堂之中一片其乐融融。 吴伯通本来准备挑几份有代表性的答卷讲解一下就行了,一会再留文哥儿单独聊聊。 毕竟余姚县学大多生员都是选了《礼》经的,没必要把文哥儿的《春秋》义答卷展开来讲。 可就在吴伯通宣布这次巡考的面评就此结束时,有人站起来表示想听听吴伯通讲讲文哥儿答卷。 别的上等卷你都讲,就文哥儿这份你不讲,还说你不是看他那几个老师的面子给他评的上等?! 作者有话说: 吴督学: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本来确实是想不给面子的 吴督学:可是我挑来挑去都挑不出毛病!! 吴督学:打不过,就加入! * 注: 1主考官评卷点评少:参考《明代乡试、会试评卷研究》 2“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一段:出自《左传》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 其人曰:“死乎?” 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 曰:“行乎?” 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 曰:“归乎?” 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 人谓崔子:“必杀之。” 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 晏子是真敢讲也很会讲hhhhh不愧是小学课本上有名的外交官(?) 第301章 文哥儿也在等吴伯通点庡?评没等到的时候还有点遗憾,并且又开始怀疑吴伯通是不是因为自己没进过浙江官学不想多费口舌。 这也不是他不想回来的,是他爹在外面做官回不来,他能有什么办法! 现在!有人帮他提出来了! 文哥儿顿时也端端正正坐好积极等待吴伯通给自己补上点评。 他旁边的县学生员倒是觉出了对方可能有些不怀好意转头小声和文哥儿讲了讲说这人平时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学问特别好平时都不爱搭理他们的。 没想到这次在吴督学这儿只拿了个二等连下场参加乡试的资格都没有,估计是心里很不服气才喊吴督学点评文哥儿的。 文哥儿眨巴一下眼,开开心心地说道:“不管是什么想法都得多谢他开这个口。名师点评的待遇,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遇上的!” 那可是名师诶不管是夸你的优点,还是指出你的缺点,那都赚大了好吗! 他都准备等散场后去拿回自己的卷子堵住吴伯通让他单独点评一下! 有人帮助你提升自己,不管对方是出于什么想法、什么理由都得好好感谢他才是! 众人一听文哥儿这么一讲竟也觉得很有道理。 而且莫名想帮文哥儿把这些话转述给对方怎么办? 对方一定会气炸了。 由于有人开口拦下了吴伯通这位提学官底下的生员们三三两两地窃窃私语讲堂上一时间有些嘈杂。 学官们见此情况正要呵斥几句,吴伯通却给了他们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他撩袍坐回原位抬眼看了那个出头的生员一眼转头低声问了学官对方的姓名。 学官们对自己手底的生员都是熟悉的听吴伯通提问后忙把名字报了过去。想到这也是县学里的好苗子学官报完名字后便想给这生员说说情:“他许是……” 吴伯通摆摆手,让学官不必说了。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