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坐立不安,授意亲信进谏之余,赶紧跑了趟后宫,去问淑妃的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所以,不要怀疑永穆帝知不知道老盛的身份啦~ 只不过以前遍地章家眼线,到哪儿都得藏好尾巴而已。 夫君加官进爵,鸾鸾也该拿礼物啦=w= 第130章 挑拨 相较于梁王的忧心忡忡, 淑妃对盛煜的升迁倒很淡然。 从东宫到椒香殿, 她在章太后底下苦熬了二十年,如今头顶没了婆母虎视眈眈、处处设伏,自是狠狠松了口气。且章皇后已被废,永穆帝虽未急着另立新后,凭淑妃这些年冠于后宫的荣宠和儿女傍身的尊荣,主理后宫之权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她手里。 这阵子永穆帝也从未召幸旁的嫔妃, 夜夜到椒香殿留宿。 虽说国丧里禁房事, 却不妨碍夫妻夜谈。 永穆帝刚下旨擢升盛煜为中书侍郎时, 淑妃也曾闻之惊愕,以为是听错了, 之后趁夜试探永穆帝的打算, 皇帝穿着寝衣躺在宽敞榻上, 只露出个讳莫如深的表情。那种表情,永穆帝只在示敌以弱,筹谋拔除章家时露出过。 淑妃当时便明白了七分。 怕猜得不准,又轻轻帮永穆帝按揉劳累后酸痛的头皮,婉转劝道:“盛统领这些年为皇上分忧,着实是功劳卓然, 那晚在麟德殿里更是拼死护驾,忠心可嘉。朝堂上难得有这般文武兼修的奇才,皇上可该好生用着,给朝廷多培植栋梁,造福百姓。恕妾身多嘴, 可不能揠苗助长。虽说盛统领并非恃宠而骄之人,但群臣生嫉,于他并无益处。” 这番话,怎么听都是为永穆帝和朝堂着想,甚至劝他耐心栽培。 永穆帝九五之尊,岂能不知后宫的小心思? 但凡人母,皆会为子女打算。 何况,梁王虽不像盛煜那样事事出众,却也被淑妃养得才学能耐皆不逊太子。比起章氏那种野心勃勃,视朝廷法度和皇家威仪为无物,淑妃为亲儿子生出点小心思,着实无可厚非。 ——就像她为梁王谋取沈翰的孙女,并未遮掩。 永穆帝便也说得更明白,道:“盛煜确实是难得的奇才,镇国公府虽倒了,章孝温却还握着兵权。若朕所料不错,他定会仗着边塞之利,设法自保。届时,盛煜还得打头阵。这些事朕心里有数,你只管帮朕料理好后宫,让梁王多跟两位相爷学着。” 前几句话是解释,末尾那句却是诫免。 淑妃何等玲珑的心思,自然听得出言下之意。 是以,当梁王急吼吼地来求教时,她只淡笑摆手,推了杯茶给他。 椒香殿是宠妃的殊遇,里头陈设虽不及蓬莱殿名贵华丽,却也是一器一物皆有门道。且比起出自将门的章氏,淑妃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被家学熏陶,在后宫虽收敛锋芒,藏起满腹诗书才学,满殿的书画玩物却都极富底蕴。 此刻茶香袅袅,淑妃云鬓玉颜,慢慢修剪暖阁里养的盆花。 满殿侍女皆被屏退,她说话也少几分顾忌。 “你父皇登基这么些年,承着先帝遗志收回被占走多年的城池,朝堂上选的两位相爷和尚书也都是堪配其位的贤能,如今又将昔日骄横跋扈的章家逼得节节败退,你说——”她抬眉,静静望着儿子,“这算不算文成武就的明君?” “父皇英明睿智,确实当得起。”梁王由衷道。 “那你为何还为此事忧心?” “百密之中,难免一疏。便是名垂青史、功震千古的帝王,也有犯错纳谏的时候,父皇也未必事事皆能周全。盛煜原就深得宠信,又有麟德殿前护驾的功劳,儿臣是怕父皇一时闹热,被盛煜蒙蔽。” 当着母亲的面,梁王并未讳言。 淑妃笑而摇头道:“小事上或许一时脑热,但事关中书,又是那样要紧的位子,哪能轻率行事?莫说是你父皇,便是庸碌无能之君,要挑中书侍郎的人选,必定也是千斟万酌过的。位子要紧不说,朝堂上还有无数眼睛盯着,谁会单凭宠信就赐予中枢高位?” 这道理,梁王当然明白,但心里仍不踏实。 “儿臣是怕盛煜极力蛊惑,父皇才会遂他心意。母妃,”他微微抬身凑近,低声道:“若盛煜贪心不足,握住了玄镜司和中书相权,将三弟扶上皇位,主弱而臣强……” 他话未说尽,但意思已然洞明。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