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谁说纨绔不读书

谁说纨绔不读书 第50节




    褚若贞又派人下山去催,到了齐府一问,才知道齐鸢回考场接人去了。

    那为师兄简直哭笑不得,萝白心想乃园的师兄们还都挂念着呢,毕竟仪征县的考题很难,也不知道小师弟的考题是什么样,有没有答上。一路追至迟府,好歹将齐鸢逮了个正着。

    齐鸢原打算明天去乃园的时候再找老师的,谁知道大家都是急性子,这下也不敢耽搁,赶紧找了车,与师兄同乘,赶紧朝乃园而去。

    乃园里,褚若贞果然黑着脸,跟一众师兄们在明伦堂等着他。

    齐鸢忙不迭向老师告了罪,又乖乖将自己的两篇文章默了下来。师兄们争相传阅,褚若贞看他写完,脸色也好了许多,将他单独叫到了一边,详细问了考试时的情形。

    “你那篇‘欲罢不能’作得极好,钱知府当众阅卷,应当不敢动什么手脚。只是另一篇‘汤之盘铭曰’的出题……恐怕其中有诈。”褚若贞暗暗点头,思索道,“按照往年惯例,府试初选需各县教谕和知县协助,待大家粗选过后,知府再从中选中试文稿。一会儿你下山去知县私衙一趟,将你的两篇文章背给洪知县听听。他阅卷时自会留意。”

    远处的师兄们发出阵阵惊叹,又有人击掌吟哦,边念边叹,似乎在琢磨那几股的妙处。

    褚若贞也听到了众人的赞叹,虽然极力板着脸,但嘴角还是忍不住翘了翘,“哼”了一声道:“你首篇的“欲罢不能”典雅流丽,已经十分难得。但更难得是第二篇以古文为时文,融液经史,精理内蕴。一篇八股之范文,一篇时文之正宗。这两篇墨卷只要在,那扬州府的案首,将非你莫属!”

    第55章 纸上谈兵

    文章一道, 自心苗出,句句皆为人之心声, 因此观其文章便可知其人。

    褚若贞如此爱重齐鸢, 除了喜欢他天资聪敏外,也是因齐鸢的文章汇融经史,清真雅正, 极有庙堂风度, 所谓的国之栋才不过如此。

    这样的人才是拦不住的。

    假如钱弼执意打压齐鸢,在府试中作梗, 那也不过是为他自己树敌罢了。

    他听完答卷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虽然还想跟齐鸢讲一讲这两篇文章, 但想到洪知县现在正挂念, 只得先忍住, 撵着齐鸢下山了。

    等这位爱徒走后,褚若贞自己又吟诵了两遍,随后立刻修书两封, 一封给张御史,信中夸赞张御史慧眼独具, 齐鸢府试文章做得很好,当然对于钱知府是否会取中这样的墨卷,他也适当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另一封则寄给了杨太傅。

    齐鸢当初只看到了杨太傅写给褚若贞的“明德”牌匾,却不知道太傅与褚若贞之间有段交情。

    当年褚若贞三十多岁中进士,授职修撰, 又很快升为侍读。与几位同僚一起在文渊阁给皇子们上课。后来因元昭帝偏疼二皇子周晈,而褚若贞认为二皇子其人心胸狭隘, 不辨忠奸, 因此心生退意。不久后同僚因得罪二皇子入狱, 褚若贞便托病辞官。

    他身材粗矮,又天生驼背,平时便不受皇子们喜欢,元昭帝也对他不怎么重视,因此很快批准他的奏折。唯有杨太傅感到可惜,在他离京前连夜赶去驿站相见,请他留下,又以读书人的操守抱负来劝说他。

    褚若贞只是爽朗一笑,对杨太傅道:“人若只侍奉权幸之门,才是丧其所守。更何况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才是天下至乐。晚生才薄志短,只愿布衣野服,纵情山水。”

    杨太傅看他将皇家视为“权幸之门”,显然并不吃君君臣臣那一套,只怅然道:“百姓失一子也!”

    褚若贞默然半晌,最后拱手而拜:“晚生当以一子补之。”

    这些年,褚若贞已经有不少学生考中了进士。但他从未跟杨太傅有过联系。

    直到现在,褚若贞提笔写道:“……伯修年仅十六,然史事烂熟,见识宏远,胸有韬略。如此奇才,假以时日必成大器。乃无欧阳公之德,却窃得子如苏轼,幸甚至哉,负疚何极……”

    他心中感慨万千,又好奇洪知县听到两篇文章后的反应。自己暗中琢磨了一会儿,又满意地嘿嘿笑了起来。

    **

    然而此时的齐鸢却并没有将答卷背给洪知县听。

    洪知县现在正焦头烂额,之前齐鸢被兵寇劫走那次,扬州城中突然流言四起,说山东流民南下,为患四周。

    洪知县当时觉得奇怪,但县衙事务繁忙,他对此并没有格外上心。后来还是齐鸢找周嵘打听了一番,又来提醒他——流民距离扬州还很远。城外若有乱事者很可能是匪贼之流。

    但寻常匪贼流窜作案,并不需要掩饰身份,这群匪贼既然想掩人耳目,要么是来路不寻常,要么是要做大案。

    因此,齐鸢向洪知县提议,城乡团勇之事宜早不宜晚。若练兵的款费支取麻烦,可先清查各家户口,不许藏纳匪寇,同时也摸清地痞讼棍。等有了款项之后,再组织乡勇,锻炼水军,以备不时之需。

    这是其一。

m.Xiape.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谁说纨绔不读书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