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姜姬

第123节


接过竹简回来递到大王手里,若大王看多了字眼花了,就会叫他读出来。

    其实他一直都觉得这个殿中的人,每天跟大王议论的事还没有早上龚香与冯瑄和大王寥寥几句说的事重要。但他们宁可花上一天的功夫,废寝忘食的在议论某一卷书中的一个章节、一个句子,有时会争论上好几天,还会争得面红耳赤。

    这些真的有用吗?那些乡野之中的大能著的书,或者某个人花了一辈子写出来的书,真的值得把其中的每一个字都解读一番吗?

    夜幕降临,又是一天过去了。

    大王谈了一天,现在有些困了,倚在凭几上打盹。

    龚香在和冯瑄商量事情,蒋龙听到一点。

    龚香道:“从合陵起,一直到通州,城外已经有了很多饿死的人了。”春天其实是最容易死人的季节,过年积存的粮食已经吃完,新的粮食还没有种出来,而且春天过后,各城都会征役,这一征役,最消耗青壮。

    “是各城收的税又重了吗?”冯瑄问。

    各城都是自己收税,然后将其中一部分贡给大王。而在鲁国的四十六个大大小小的城镇中,有三分之一是免贡的。多数是由于这些城镇在历史中曾经有过什么功劳,当时的鲁王就表示爱卿有功,从此你的这个城就不必给我上贡了。这样的城镇收多少税都归自己了。

    “一半一半。”龚香笑道,“有了新的大王,各城按例都要在今年上贡时多送一些好东西上来,为了争取到大王的欢心嘛。”所以今年的税和役征的格外凶残也很正常了,当然,这也不是说往年就不凶了。

    另一半原因就是,鲁国种地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了。除了乐城城外不许有百姓开垦田种地之外,按说别的城镇并没有类似的习俗,但冯瑄记得很多城外同样也有大片的荒地——这就说明本来该在种地的农人都跑了。

    原因很复杂,重要的是要想让百姓们再回去种地,这不是大王在城墙上喊一声就行的。

    而且现在的这个大王,也不像是会愿意为此事出力的。再加上以前的朝午王是有心无力,鲁国已经荒废多年……

    龚香最近也不免怀念先王了。

    冯瑄道:“这样下去,免不了我们也要向郑国买粮了。”

    龚香道:“我倒是觉得,魏国现在更容易买到粮食。”

    第141章 封地

    一直以来,郑、鲁两国因为挨得近的缘故,很多地方都很像。除了一些风俗之外,有些地方连口音都很像,比如通州人大多都既能说鲁言,又能说郑言。而两国最让人羡慕的就是晋江从他们两国之间穿过。

    晋江在鲁国分流成三条支流,更造就了千里沃土。在鲁国的人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吃饱肚子,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就是过去不管什么时候,鲁国都没从外面买过粮食,粮食不算贵,穷苦人家难一点,但吃糙米也能活。坏处就是鲁国对农人没有任何优待,就连先王时期也是如此。

    不过龚香以为,先王最有远见的地方就是当年在燕国来求粮时,只肯借道让他们去郑国买粮,而不肯让鲁国的粮商卖粮。先王道:鲁人种出来的稷麦进了燕人的嘴,孤想一想都难受!

    由于“清高”的大王不乐意把自家的粮食卖给燕人,大家也只好接受大王的这个怪癖。

    不过现在郑国因为要卖粮给燕国,很多大商人都自己买地、买奴种粮,再不然也贿赂城镇太守保证一定的产粮供应,如果有人夺农人田地或掠民为奴,造成种地的人变少了,城镇太守们自己就不乐意了。而鲁国就因为没有这个需要,所以各地太守都没有发现百姓们已经没有足够的粮食了——反正他们自己是不会缺饭吃的。

    “魏国?魏王不是还在吗?”冯瑄记得上回听说魏王还在替魏公子选妻,还看中了晋国公主。

    “他在,但魏王后正在上窜下跳。”龚香道。

    “魏公子不正是王后所出?”

m.XiApe.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姜姬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