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点评一般说道,“昔年蒙元东征,天灾之外更有人祸。操切之下,草草造办诸多船只,大多没有龙骨。敌情不明在先,攻伐无章在后,焉有不败之理?” 宗晴康沉默不语。 朱纨却自顾自地说道:“二十年前,倭使争贡宁波,残害大明百姓,龙颜大怒!东瀛王主形同虚设,权臣御下不力,地方割据,乱战不休。数十年来,倭寇为患四邻不绝,大明备此一战已二十年!” 宗晴康心头剧震:这是大明重臣首次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大明皇帝早在二十年前就惦记东瀛了。 “海商先行,堪察航路,转运有力;海船造办,经年累月,如今三大海师驰骋海疆;朝鲜内乱,大明挥师解民倒悬,陆路通畅;琉球遭劫,陛下以粮草银两数百万之巨重造万国津梁,东洋海师南北夹击!”朱纨从望远镜里看着前面,眼神里有些期待也有些激动,“现在,玄龙舰来了!” 他把望远镜递给了宗晴康:“已经收帆,准备入港了。” 宗晴康知道明军有这种东西,之前能在御守联军看不见他们、汪直所派的人却能早那么一些时间看见御守联军动静,靠的就是用机动性更好的舰只、用这个东西在远处窥探。 现在,他好奇地拿着这个东西,学着朱纨的模样放到了眼前,然后脚步晃了晃。 从那个圆圆的视角里,他看到一艘巨舰仿佛在眼前不远处。 风帆确实已经在收,但巨舰上还有两个圆筒冒着黑烟。 过不了一会,沉闷的声音才传过来,犹如龙吟。 在海上航行了近两月,先到济州岛补给了一波,玄龙舰终于出现在对马岛上官民的视线里。 大明曾有宝船,曰长四十余丈。它具体的大小究竟是多大,在数百年后都是一个谜。 如果是大家以为的长过百米,那未免超出木制海船的材料承受能力极限了。这个尺寸,又与五千料、两千料等单位对不上。 靠谱一点的实际是,也许采取的是衡量古船大小的“七寸”尺,一尺二十厘米多一点。 那样的话,就相对合理一点了。 所以现在,等玄龙舰在收起了风帆之后纯靠蒸汽机驱动缓缓驶入港湾时,宗晴康等人,包括朱纨、汪直在内,都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毫无疑问应该是出现过的最大船只,而且其中的技术含量也是最高的。 无帆无桨,劈波斩浪。 “听闻玄龙舰钢骨铁鳞,长逾百距,吞火吐息无风自动,乃宝船监集风帆海船、明轮船与蒸汽机之大成之作。宝船监总裁沈大人因督造之功受封御海伯,这舰船名号,陛下也准了他的提议。玄龙巨舰,名不虚传。” 望远镜还在宗晴康手上,他的手有一点点哆嗦,看着那一圈黑黝黝的包铁上面一个个幽深的炮口,难以想象它火力全开之时是什么景象。 为了应景,没包铁的其余部分,刷的也是黑漆。 此刻巨舰缓缓靠近,确实像一条玄色巨龙,压迫感极强。 仅靠蒸汽机,速度不快,但眼下是要准备停泊,也不用那么快。 宗晴康就这么静静注视着大明北洋海师的旗舰进入港湾,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如果没最早归降,现在就能看到它开炮了。 本岛是不是好攻不知道,但对马岛肯定是每次都遭殃。 难道他要复刻祖宗带着八十余武士螳臂当车的悲剧? 达咩的事…… …… 大明在迫近,南、北两路大军各在琉球、对马岛集结。 “严世蕃和汪直都是很了解那边情况的人,不过还是要提醒他们,不必操之过急。” 在北京呆着的朱厚熜更像是在操纵一场发生于现实世界的“游戏”:“把后勤保障先运转起来,现在多花点钱没关系,物资先往那边运。台风一般有几个月,几个月的压力,那边必定还是像朝鲜一样先横征暴敛。他们的粮食收上来了,再一鼓作气先把九州岛、四国岛和他们那所谓的中国攻下来。位于关西的京都,倒不必那么着急。”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