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的国家没几个能成事的,不够气派。 不过“魏”这个国号也有很多问题,弄得像是冉闵的继承者一样,再说曹魏也没有一统天下。 称帝之后,国号就定了,所以不得不谨慎。 李跃心中一动,汉唐、汉唐,能跟大汉媲美者,唯有大唐也! 李家的人,不弄个大唐出来,实在对不起老李家的列祖列宗。 追本溯源,古唐国恰好在中山一带,后来才迁徙至太原一带。 既然是新朝,就要立一个新的国号。 “魏”都被人用烂了,兆头比“梁”好不到哪去。 第四百六十四章 登基 更改国号是一件大事。 李跃即便心动,也不能任意妄为,先要跟王猛、常炜、周牵通通气。 却没料到两人全都反对,一人沉默。 “殿下既以梁为号,不可轻易更改,国中人心方定,大梁深入人心,国号更替,人心震动,不利社稷。”常炜拱手道。 王猛道:“唐为小号,殿下起于郑韩,发于梁地,此乃天命也,岂可更改?” 周牵虽然不发一言,但他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否定。 以往李跃要干什么,周牵都是双手赞同。 李跃发现自己将此事想简单了。 这时代国号自有一套规则,不是说脑袋瓜子一拍,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李跃虽然知道大唐是站在华夏巅峰的朝代,但他们却不知道,在他们眼中,唐还不如梁…… 关键跟“唐”实在八竿子搭不着一块儿去…… 当然,强行以唐为国号不是不行,但一定会造成内部人心民意上的割裂。 “梁”已经深入人心,随意改动,在国中士民眼中就显得太草率了。 历史上拓跋珪将“代”改为“魏”,也并没有让北魏强盛起来,拓跋珪自己都被儿子杀了,没支棱多少年,分裂为东西魏…… 其实国号叫什么都不重要,关键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两汉之后,历史上以汉为号的势力很多,谁又能真的重现大汉荣光?刘渊的“汉国”也没搞出什么花样来…… 大唐之后,也有几个唐国,但基本都是草台班子…… 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梁国也是独一无二的,走自己的路即可,没必要去碰瓷别人。 “诸位所言极是。”李跃冲三人拱手。 务实而不务虚,既然改为“唐”国弊大于利,那就不如不改。 将来大梁一样能创造出一个恢弘盛世来。 国号既定,称帝也就走上日程。 放出去的风声,取得了巨大回响。 这两年鸿胪吏的宣传下,国中百姓大致清楚了晋朝是个什么玩意儿,以及司马家的江山是怎么来的。 立国这几年,关东迅速安定。 不敢说丰衣足食,但绝大多数人已经能吃上饭,有了遮风挡雨之所,不用在胡人胯下乞活。 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心在江东的人肯定有,但一定不是主流。 主流是逐渐接受了梁人的身份。 所以必然支持李跃称帝。 所有条件早已成熟,李跃能拖到现在才称帝,已经让其他势力侧目了。 洪武三年九月十六,简单的准备后,筑坛于南郊,率文武百官祭拜天地,李跃正式登基称帝。 定国号为“梁”,改元正兴,封崔氏为皇后,世子李俭为太子。 长子李仪,次子李佑,三子李攸,四子李伦、五子李侁、六子李傥都没到封王的年纪,四个女儿还是咿呀学语的稚童。 常炜为尚书令不变,封巨鹿郡公。王猛加中书令,平尚书事,封清河郡郡公。周牵为中书监,封弘农郡公。崔瑾加散骑常侍,封渤海郡公。 文臣大多职位不变,权衡利弊之后,李跃还是没有设置丞相一职。 十六国南北朝的丞相,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常炜、王猛固然忠心耿耿,但第二代第三代,很难保证…… 相权天生克制皇权,一旦失去平衡,很容易重蹈曹操、杨坚之覆辙。 西晋一朝,一个洛水之誓再加一个当街弑君,破坏了汉魏以来的权力规则,捅破了君臣之间的那一层窗户纸,所以整个十六国南北朝权力更迭异常频繁,君臣之间斗争一场惨烈,走上权臣之位的,鲜有不走最后一步的。 别说君臣之间,连父子兄弟之间都血肉横飞……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