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辖地渐多,而地方官吏不齐,当广招贤才,治理地方。”杜预提出一个非常急切的问题。 这一场大战,拿下武威、安定、西套。 加上原有的西平、金城、西海,六郡三十八县。 江东六郡便可立国,但在西北,这六郡人口加起来,还没江东一个郡多。 若是在两汉强盛之时,这六郡加起来,差不多五六十个县,仅武威便有十四县,北地郡有十九个县…… 到了汉末魏晋,北地郡所在的西套直接丢失,武威大幅缩减。 其他州县人口也大片凋零。 三十八个县,很多在面积上超过了一个县的规模,人口差的老远。 这便是如今杨峥面临的现实。 毫不客气的说,与中原相比,就是一只蚂蚁…… 即便与残破疲敝的雍州相比,也大有不如。 当然,如果加上敦煌、酒泉、张掖、西域,杨峥就足以碾压关中了。 “如何广招贤才?”杨峥目光炯炯的问道。 汉察举制,魏九品官人法都出现重大问题。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如果仔细浏览史书,会发现历史中传颂的大孝子都是东汉魏晋时代。 卧冰求鲤的王祥是琅琊王氏的开门老祖。 怀桔遗亲的陆绩是江东门阀陆氏。 当年司马师也有孝子之名…… 不是说孝不对,只是太容易作秀。 难道行孝的都是世家子? 举孝廉、举孝廉,都去举孝了,后面的一个廉字却被选择性遗忘了。 而九品官人法,则直接走回司马家的老路了。 最开始,九品官人法比孝廉制的确有进步之处,然而太考验中正官的操守。 两晋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杨峥隐隐感觉到,自己走到了一个关键的路口。 杜预道:“可察举与中正并行之,然后再以宣义司考量其能力、品行。” 这个办法比单一的九品中正制要强,还有宣义司把门。 但还不够,未触及问题的根本。 杨峥所想的是,彻底打开底层向上跃迁的通道。 军功只是其中一条途径。 另一条途径就是怎么选拔人才了。 这也是杜预的时代局限性。 恰巧杨峥在这方面是过来人。 科举制虽然条件还不成熟,但可以根据当下时势略作改进。 在这方面,杨峥手中的大杀器不是宣义司,而是青营。 眼下青营差不多就是后世的九年义务教育了。 ?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