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的儿子,虎毒尚且不食子。 当然,锦衣卫有可能偏向皇室,宣义司、御史台查到的东西相差不大。 如果此事不卷入清查关东里面,倒是可以轻轻放下,下诏申斥一番,然后施以小惩,但既然卷了进来,就要给天下做一个示范。 毕竟杨宏确实犯了错,管不住手下门客,罪责就在他身上。 杨峥下诏废除杨宏的淮王爵位,贬为庶人,回太学禁足五年,淮王府的门客,一个都不放过,全部下狱,交由锦衣卫审查,里面肯定有线索。 关东的官吏不是想让杨宏当挡箭牌吗?杨峥就把这块挡箭牌拿掉。 连大秦的亲王都说废就废了,天下还有什么人动不得? 此举恰恰能说明杨峥的决心。 以前总有种心力不济之感,除了这档子事之后,杨峥感觉全身都来了精神,看来骨子里,自己是个好斗的人。 人活着,其实就活一口心气。 伟人说过: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自己能走到今天,不就是凭着这口心气? 人只有在奋斗的时候,才会觉察出自己活着的意义。 以前斗的是郭淮、邓艾、钟会、司马昭、司马炎,现在斗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股势力,一股试图复辟的腐朽的势力。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杨峥情不自禁的涌起了伟人的诗词。 那么多诗词,也就记得沁园春和这首浪淘沙。 一旁的秘书郎李密一怔,然后匆匆挥笔记录。 拿掉了淮王杨宏,清查关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越来越多的官吏被清查出来。 出乎意料的是,真正掌握地方政治生态的,不是朝廷委任的官,而是地方上的吏。 官员大多是流官,不会本地人当本地官。 但吏就不一样了,一般都是由当地有权有势有背景的人担任,很多并不在朝廷的编制之内,也不领俸禄,所以他们的收入来源只能是巧取豪夺。 流水的县令,铁打的衙役…… 下面的人不配合,阳奉阴违,县令也只能干瞪眼。 当然,两汉时期,无论是地方上的三老,和府衙中的各种差役,基本还算合格,因为有强烈的道德感、责任感。 《汉书·高帝纪上》,高祖在汉二年二月癸未,令民除秦社稷,立汉社稷。 颁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以十月赐酒肉。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