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武将,在大明还有很多。 所以目前大势,还在朱高煦那边。 看起来局势有点复杂,不过黄昏心知肚明,当下大明的立储局势其实很明朗:朱高燧没有希望,也许有过一丝希望,随着平叛在大田被围而大败,还需要徐辉祖去救,他就没了希望。 然后就只有朱高炽和朱高煦。 前者是文官集团。 后者是武将集团。 就这么简单。 只要是文臣,基本上都支持朱高炽,只要是武将,那支持朱高煦没跑。 自己今后按照这个准则行事就成。 因为吴溥在内阁,很多政事都要经内阁那边,且解缙编修全书也是在文渊阁那边,黄昏于是问道:“洪保准备的下西洋之事如何了?” 吴溥顿时来了精神,“一切都有条不紊,近期因为经费不足,洪保本来颇为挫折,但另外一位太监站了出来。” 太监不是普通太监。 在明初,太监一般是内侍十二监的大监,比如郑和的官职是内官监太监。 黄昏愣了下,“谁?” 吴溥笑道:“是司礼监太监王景弘,在知悉都知监太监洪保筹备下西洋诸事遇到经费问题后,他走动呼吁,在朝野之上让官宦、乡绅出钱,别说,效果很好,是以当下下西洋那边,暂时没有经费困境。” 王景弘…… 黄昏隐约有点印象,但实在想不起来,毕竟不是百科全书。 笑道:“如此说来,这是个人才,等陛下回来,只怕会奖赏他。” 然而内侍十二监,以内官监的郑和为首,明初的司礼监是被限制了的,权势不如内官监。 这个王景弘再有功劳,也不可能越过郑和。 所以大概率是在其他方面奖赏。 吴溥也笑道:“听说他也想和郑大监一起去西洋。” 黄昏颔首,“有此大功,估摸着混个副使没问题。” 又问:“解缙那边呢。” 吴溥叹了口气,“这边耗费的钱财一点也不必洪保和王景弘那边少,毕竟数千人的规模,仅是薪俸一项,就是巨大开支,一个月得上万两白银,这还不算购买书、纸、笔墨的开支。” 顿了下,“所以近期有些停滞,因为打仗,大皇子不敢怠慢,只得一分钱掰成两分花,毕竟平叛和陛下的亲征是当务之急。” 黄昏叹了口气,“这个停不得,人一旦散了,再召起来就很麻烦。” 得了。 等丘福和朱能送钱过来,自己就送到朱高炽那去罢。 因为一路回来比较慢,黄昏比较关心徐州那个县的灾情——好歹也是老子穿越后的第一桩政事,这可是以后的政治资本。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