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我的寻宝之眼刚刚发现这件东西的时候,听到了阵阵诵经之声,梵文四周还绣着莲花。 难不成,这张写的奇异怪文的绢布,会是失传的佛家经典? 对,一定是佛教最古老的经文版本,否则绝不可能会有这么浓烈的宝光。 如果这玩意真的如她所料,是佛教失传的经书典章,那绝对是非同小可的。 虽说华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断绝传承的古老文明。 但在文化传播发展过程中,却经常出现歪曲、甚至胡编乱造的情况出现。 就比如现在的新闻。 新闻也是一种文化传播途径,但在传播过程中,总有一些人为了博眼球获取关注,添油加醋,一通乱写。 就比如去年杭州的一位女士,在取快递过程中,遭到便利店店主的偷拍,并造谣她出轨快递小哥,结果不但被不明真相的网友臭骂,还因此丢了工作,得了精神抑郁。 古代虽不像现代那样通讯发达,有各种营销号诽谤造谣,但还是不可避免出现各种文字、文化的歪曲。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尽可夫’这个成语。 说起‘人尽可夫’,很多人下意识都认为这是一句骂人的话,专门针对那些私生活不检点、不守妇道的女人。 然而,在最原始的版本中,‘人尽可夫’非但不是骂人的词汇,甚至还是一个褒义词。 ‘人尽可夫’出自《左传》,具体文字很复杂,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婶儿的。 郑国的郑厉公不满祭仲专权,想将他除去,但祭仲权势熏天,党羽众多,自然不能硬碰硬,只能智取为上。 这时,郑厉公想起自己的表弟雍纠,便把他叫来完成任务。 然而,这次的郑厉公却选了个猪队友。 雍纠是他的亲表弟不假,但同时也是祭仲的东床快婿。 第364章 宝中宝(2) 你让人家女婿去杀老丈人,这叫什么事儿啊! 面对君王和岳父,雍纠思虑再三,选择了君王,受命成为刺客。 君臣二人计划,让雍纠某日组织一次野外聚会,让他陪老丈人祭仲去休息放松,趁着老丈人心情大好,毫无防备之际,杀他一个措手不及。 不巧,雍纠当晚喝多了酒,酒后吐真言,竟让妻子雍姬知道了计划。 雍姬一听丈夫要杀自己的亲爹,立刻不淡定了,心里非常纠结。 一个是生她养她的亲生父亲,一个是相濡以沫、如胶似漆的丈夫,她该怎么选呢? 如果将郑厉公的阴谋告诉父亲,丈夫势必难逃一死。 可若是不给父亲通风报信,父亲必定会死在丈夫手上。 想来想去,雍姬始终难以抉择,于是她就问母亲:“父亲和丈夫,哪个更亲!” 这一问,不禁让人想起现代男子经常遇到的送命题——“老妈和媳妇儿同时掉进河里,你选择先救谁?” 然而,这个让无数男同胞为之头疼的送命题,在古代却非常好解, 雍姬的母亲想得很透彻,对女儿说:“天下男子千千万万,找谁当丈夫都可以,但父亲只有一个,二者岂能相提并论?” 雍姬一听,有道理啊,就立刻把郑厉公的阴谋告诉父亲。 祭仲得知此事,立刻采取行动,杀死了雍纠。 郑厉公见阴谋败露,仓皇出逃。 祭仲迎回了逃亡在外的郑昭公,拥立他重新即位。 这就是‘人尽可夫’的由来。 ‘人尽可夫’就是人人都可以当你的丈夫。 这个成语的本意是说,天下男人那么多,谁都可以当你的老公,但生你养你的亲爹只有一个。 雍姬在关键时刻站在父亲这边,牺牲了自己的丈夫。 这样的做法在现代或许有点那啥,但在古代无疑是最正确的做法。 古代与现代不同,现代法律倡导公平,自己犯罪自己承担,古代却是一人犯错,全家株连。 若是雍姬不把这件事告诉她父亲,一旦父亲被杀,她这个罪臣之女,同样难逃株连之祸。 反观雍纠,他明知这么做会害了妻子,还是选择杀死自己的老丈人,显然不念夫妻之情,最后被老丈人杀死也是他自作自受。 《左传》里写这个故事,本来是想赞扬雍姬这种重视孝道、重视亲情的孝女行为。 可惜在流传过程中,被后人肆意歪曲,慢慢变成了骂女人私生活不检点、乱搞男女关系的恶毒词汇。 《左传》这样的传世经典,尚且被如此恶意歪曲,更别说其他了。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土,历经多个朝代,很多从古印度传过来的经典,早已失去了原本的含义。 要么被华夏文明同化掉,要么被当权者出于统治的需要,被肆意改编曲解。 比如和尚不杀生这事儿,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