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都有些疲惫。 仍然一无所获。 就在他们正准备起身离开的时候,一个矮小的身影顺着楼梯跑了上来。 那是一个身穿黄色僧袍的小和尚。 岩罕笑着介绍:“这是我儿子,岩帕。” 虽然国家有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政策,可对于少数民族,尤其是傣族来说,他们更习惯把男孩子送到当地佛寺当和尚。 这是傣族的信仰和传统。通常男孩长到八岁,就进寺庙当小沙弥,在那里学习本民族的知识。等到完成学业,可以选择继续在寺庙修行,或者还俗。所以在版纳地区经常可以看到小和尚与小女孩游戏玩耍,这一切都很正常,毕竟尚未成年,而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僧人。 “帕”这个字不是本名,而是成为小沙弥后师傅所起,具有宗教意义的僧名。 等到成年后,还俗,还会再改过来。 岩帕毕竟是个孩子,虽然身穿袈裟,也改不了嘴馋的性子。他顺着对屋内众人行礼,然后走到柜前,拿起一块摆在盘子里的麦芽糖,舔了一下,本想塞进嘴里,却发现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于是不好意思地摸了下光秃秃的头顶,把糖块放回原位。 村长岩相被他这一系列动作逗得乐不可支,连忙说:“吃吧吃吧!这是在你自己家里,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要是吃了还不够,我再给你买。” 岩帕飞快地往嘴里塞了一块糖,跑到父亲身边坐下,憨憨地笑着,也不说话。 岩罕侧身看着儿子,疑惑地问:“你怎么会今天回来?师傅知道吗?” 按照习俗,傣族男孩一旦成为小沙弥,吃住都在寺庙。如果没有得到师傅允许,就不能回家。 毕竟,这是一种修行。 岩帕点点头:“是师傅叫我回来的。寺里都在传村里死了人,公安在挨家挨户的查。师傅让我们回来配合调查,等问完了话,晚上再回去。” 和尚也在与时俱进。其实这种做法很聪明,一个寺庙里好几十人,等到顺着问完,天都黑了。还不如干脆给小沙弥们放半天假,各回各家,也省得麻烦。 岩罕笑道:“也好。你母亲做了甜糯米饭,本来想着明天给你送过去,晚上你走的时候顺便带上。” 第二百六一节 我见过他 说是甜糯米饭,其实就是八宝饭,只是叫法不同,做法上也有些差异。 这类食物,以前只能在节日的时候才能见到,而且还要拿来斋僧。 虎平涛对这个小沙弥印象不错,故意逗他:“你平时在寺里听不听师傅的话?有没有乱跑?” 岩帕眨了眨黑亮的大眼睛,调皮地说:“我知道你们在查什么。” 虎平涛心中不由得一动,故意问:“怎么,你知道的事情比我多?” 岩帕点点头,把含在嘴里的糖块滑到舌面上,边吮边说:“昨天晚上我见过岩宰。” 顿时,房间里所有人的目光纷纷集中到他身上。 张青卫面露喜色,他急不可待的正准备开口问话,却被坐在旁边的虎平涛抬手挡住。后者在脑海中迅速组织了一下语言,装作毫不在意地说:“寨子里我们都绕一半了,所有人都说昨天晚上没见过岩宰……呵呵,小娃娃要诚实,不能撒谎骗人。” “我没骗你,我真的见过岩宰!”岩帕幼小的自尊心顿觉受到伤害,他站起来,气呼呼地嘟着嘴:“我以后是要当大佛爷的人,我从不撒谎。” (注:傣族信奉小乘佛教,有修行的人俗称大佛爷。) 虎平涛从问话开始就牢牢把握住对方的心理,问话节奏也紧跟着岩帕,不给他思考的时间:“昨天晚上几点你遇到岩宰?在哪儿看到的?” “十二点多,快一点的时候。”小孩子都喜欢在大人面前表现,岩帕也不例外。 虎平涛的工作单位虽然在西洛边检站,可他在这里待久了,对当地民族习俗多少有些了解:“佛寺每天都要做晚课,十一点就睡觉。你怎么可能十二点多还醒着?” “……我……我起来撒尿。”岩帕涨红了脸,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玉香昨天给了我一个西瓜,我们一人吃了一半……睡到半夜尿急,我起来上厕所,下楼梯的时候正好看见岩宰从佛寺外面走过去。” 虎平涛继续问:“你怎么知道当时快一点了?” “寺里有钟。”岩帕毕竟年龄小,没什么心机,他愁眉苦脸地回答:“白天的那个西瓜太大了,我吃坏了肚子,蹲在茅房里拉稀……等起来的时候,寺里的钟响了,报时就是一点。” 他所说的“钟”,指的是一种专用的电子钟。钟声是电子合成的金属撞音,专门用于寺庙等特殊场合报时。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