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这些除了生存,什么都没空思考的人想一些其他无关生存的事,让他们多一些空想,并在空想中得到一丝快乐,这就是朱襄的目的。 虽然人的需求分许多层次,但不一定非要满足底层的层次,才能接触上面的层次。 就算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可以听一些故事,唱一些歌曲,玩一些游戏,让因为生存而疲惫不堪的心灵得到些许慰藉。 朱襄让因为他又创造了传说,而蜂拥而至的小说家们改行当说书人,图的就是这个罢了。 不知道是不是被朱襄那稍显冷漠的祭天给惊住了,今年夏收时老天挺给面子,只在最后给了几场小雨,来表达对朱襄不够尊敬的不满。 秸秆已经准备好,湿润的稻谷被放在已经修好的窑中烘干,损失不大。 今年仍旧是一个可以称颂的丰收年。 当夏收成功时,这几场小雨对农人而言,就是正合适了。 他们立刻种下的水稻种子,正好需要这么一场不大的雨,才能更好地出苗。 丰收的喜悦还来不及品尝,朱襄就带领农人们进行忙碌的夏种。 种子先种在旱地上,然后出苗插秧。插秧的新工具也要用起来。 朱襄和墨家、农家弟子一同研制出来的原始插秧机,叫秧马。 秧马在北宋时大量普及使用,名称最先出现在苏轼的诗词中。因为文人对耕种具体细节不是很了解,所以秧马作用不详,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农学界都以为秧马只用于拔秧。 后来有了更多考古发现,农学界才更正认知,确定秧马是插秧拔秧两用。 朱襄虽见过秧马的复原图,但记忆不是很深刻。 他与学生们研究许久,才捣鼓出造价便宜、能普及推广的秧马。至于这个秧马是不是他前世北宋年间流行的秧马,朱襄就不知道了。反正好用就行。 秧马形似小船,农人坐在秧马上,用脚滑动“小船”,从船头拿秧苗插秧,或者拔秧置于船后舱,能省不少力气。 陈启见状,忍不住做楚歌一首咏叹秧马。 系统叮的一声,朱襄看着陈启的头像冒了出来,一颗心的好感度赠送了小葱一把,忍俊不禁。 第201章 两楚救民事 这场连绵小雨没给已经并入吴郡的广陵县带来多少麻烦,但给楚地带来很大麻烦。 楚国内战结束之后,还未喘息,南楚君就发兵攻打秦国占据的长江北岸的城池。楚王借出了项燕为主帅,还协同出了一些兵。 就算在自己地盘上打仗,也至少三个民夫才能供给一个兵卒的后勤。楚地耕种的人就大幅度减少了。 朱襄在南秦推广的早晚稻轮种技术,已经被楚人偷偷带到了楚地。楚国也种上了早晚稻。 在秦国对楚国发动秦棉贸易战后,楚国陷入饥荒,之后又陷入内乱。 可怕的饥荒和战乱终于过去,再懒散的楚人都勤奋起来,偷师南秦轮种早晚稻。 若一年能收获两次稻米,即使产量不如南秦,也够他们一年果腹了吧? 楚人这样卑微地想着。 去年楚王和南楚君征发男丁从军时,楚地的早稻差不多也快黄了。 楚地妇人背上背着孩子,手中握紧农具,与家中老人一起,每日天不亮就起床,天黑了若是有月光,也在田地中奔波。 妇人的体力不如男丁,男丁一个时辰能干完的农活,妇人需要的时间更长。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