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沘城危。 义慈王慌忙自行出逃,一时不知所踪,只留下其子其孙留守城池。 被留下来的子孙:…… 其孙文思索性主动开城投降。 都城既破,君王不知所踪,百济各城纷纷望风而降。 至此,百济国灭—— 距离苏定方率军登熊津江口,恰不足二十日。 * 在长安城得到捷报前,身处高句丽的李勣大将军先得到了此信。 特意叫了副将孙仁师过来:“我说的如何?” 孙仁师拜服。 但同时又有点摸不着头脑:按理说没赶上灭百济国战,少一份战功,李大将军不应该有些遗憾吗?怎么看着心情这么好? 李勣心情着实不错——这次苏定方也把人弄丢啦! 据说百济义慈王,就在苏定方眼皮底下从城中易容跑路,不知所踪。 之前苏定方灭西突厥也好,去平叛三国也好,均把贼首抓回了长安进行了光荣的献俘仪式。 以至于李勣大将军这两年屡屡被刺激到,午夜梦回也常想起当年自己未抓住夷男的旧事。 而这次,苏定方也让人溜走了! 李勣大将军的心情,很不厚道地飞扬起来。 然而,李勣大将军的好心情还没维持几天,就再次接到百济传来的捷报:义慈王听闻其孙开都城投降大唐,又见举国各城皆降,无处可去便绝望而回。 自行来到泗沘城下主动投降,已然被苏定方关押了起来,准备带回京城献给陛下。 李勣大将军:…… ** 显庆五年六月。 捷报传回长安:大军已灭百济,正在进行战后的盘查城池、清点户籍的后续事。 帝诏,于百济置熊津、东明等五处都督府,数个羁縻州。 再诏以刘仁轨为熊津都督,驻于百济继续行‘抚民’事。 其余四都督府,则皆以当地百济人为都督、刺史。 至此,不再有百济国,只有大唐的五都督府。 史载:苏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1] 第135章 流放咸海放马 显庆五年,六月。 夏日酷暑。 哪怕从吏部侍郎院至尚书院,只走了短短一段路,姜沃都觉得热气蒸人。 直到踏进王神玉的院中时,方觉一片清凉。 王神玉见她又拎了大大一箱公文过来,不由头疼问道:“小裴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啊?” 百济国既灭,十数万大军即将班师。 用户部辛尚书的话说,十来万军伍在外征战,每一天都是实实在在的烧钱啊。 故而百济只留下苏定方大将军和万余精兵,继续完成划定新羁縻州区域、重新安置百济百姓等收尾工作。 水路的战船,则是留了三百艘给新任的熊津都督刘仁轨,其余亦悉数班师回到登州港口。 听王神玉问起裴行俭,姜沃就笑眯眯道:“守约如今还随苏大将军继续厘清百济各城户籍与当地官吏。估计得年底才能回来吧。” 王神玉郁闷。 随着百济的捷报传回长安的,还有裴行俭的信。 正所谓能者多劳,作为吏部侍郎,这一回随征百济,裴行俭不但干了武将的活,还依旧兼着干文臣的活。 除了跟着推城池战线,还因专业对口,管着重整百济国官吏名录事。 苏定方大将军用自家徒弟,自然更觉得顺手,特意写了奏疏回来,请圣意,不令裴行俭随大军班师。 * 姜沃把一大摞新的‘授勋文书’拿出来,请王尚书押字。 王神玉揉了揉手腕:要命了。 自捷报传回京城,吏部就进入了忙碌期——大战过后,必有授勋。 偏生裴行俭这个‘司勋属’的侍郎不在,公务不免分摊到王神玉和姜沃身上。 虽说勋爵常放在一起说,但‘勋’‘爵’其实是两回事。 ‘爵’得是大功者所得,得爵的同时,还能得到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