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315节


    还引经据典:“《汉书》中就道:实仓禀,备水旱!”听他引用汉书,姜沃还真有点刮目相看。

    她跟吴正卿相识的很早,那时候王神玉还在做司农寺正卿呢!当时这位吴正卿还是少卿,全权负责栽培棉花事。故而姜沃知道这位是很朴素的‘农官’,这会子却都开始引经据典了,可见做足了功课来的!

    吴正卿从来认为粮食是世上第一重要事:“姜相,两京人烟稠密不说,北边本就多人口。一旦有旱灾水灾粮食储备不足,百姓可要饿死的!”

    见吴正卿终于说完,刘郎中再也忍不住了:“姜相!百姓不只有冻饿之危,还有洪患之危啊!”

    “圣贤书都道:守堤如守城,防水如防寇!”刘郎中边说边心道:引经据典谁不会?我们水利工程也有很多名言警句啊。

    他这一骄傲,下一句话就不小心说错了:“且粮仓什么时候都能修,但堤坝正该春日加固,以备夏、秋霖潦啊!”

    果然刘郎中话音未落,吴正卿那常年务农被晒棕的脸都气红了:“这是什么话?春后青黄不接的时候最需储备粮食,怎么能耽搁?何况边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有战事,不更需要粮草?”

    刘郎中憋的脸通红,先道个歉,然后继续跟吴正卿掰扯起来:“可是去岁朝廷已经重修了卫州黎阳仓两百多个粮窖。黎阳仓西边是永济渠,东边就是黄河,往北地各州运送粮食都很便宜——从隋朝起就有‘黎阳收,固九州’的俗语,也暂且够了。”

    吴正卿就听不得‘够’这个字,很快反驳道:“刘郎中这话说的不对,难道去岁朝廷没拨给你工部水泥?我记得拨给工部的正是最多的!”

    刘郎中崩溃:那一座堤坝就要用多少水泥啊?能跟重修粮仓比用量吗!

    ……

    姜沃还有闲暇掸了掸身上的灰:毕竟,根本插不上话啊。

    曜初站在一旁静静看着这一幕。

    如果说在来的马车上,曜初还有些纠结,那么到现在,曜初已然完全坚定了——

    她想看到的朝堂争论,是这种辩论!

    是这些心怀天下百姓的官员们争论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才更利于民,而不是什么礼法规矩,谁的庙新,谁的庙旧!

    兄长,太子说的不对。

    礼法不是立世的根本!

    起码不是她立世的根本。

    **

    紫宸宫中。

    媚娘心中亦如明镜。

    因而在皇帝面前,她叹息道:“陛下的教导还是有用的——起码弘儿现在,是有心思想要摆脱咱们这对做父母的束缚。”

    若是姜沃在这里,必会感叹媚娘这话说的巧妙:东宫侍读上书针对的自然是皇后。但媚娘这一句叹息,就直接转化为针对帝后了。

    当然,在皇帝心里差的也不大,毕竟皇后代政,最终的皇权依旧在他手里,但东宫真正理政监国,过不了几年,他就可以去做太上皇了。

    不过,怎么说呢……还是那句话,如果儿子有父皇文治的本领,就皇帝这身体,他也不是不能接受去做太上皇。

    但他没有自家祖父的好命!

    李治有时候想过,为什么都是膝下三个嫡子(李渊活下来的嫡子共三个),都是三出一的概率,他的祖父就能有父皇这样的儿子。

    而他……

    哪怕不是夏天,皇帝也觉得头疼。

    若是早两年,太子有这样的政治觉醒,皇帝说不定还真挺高兴的。但现在,皇帝已经深知太子心性本事,是真不敢放手。

    有点想法想争,跟真能做好掌政之事,完全是天渊之别。

    正如姜沃之前所设想的那样:这两年英国公从东宫半退,她凡事‘俱实回禀’,皇帝又在亲自教导太子——

    这一切,促成了皇帝更不敢将‘驾驭大唐’的缰绳交给太子。

    片刻后,皇帝按了按额头道:“之前东宫属臣有过多是朕出面处置,这一回皇后来处置。”顿了顿:“别贬官了,直接流放吧。”

    这便是明示群臣,皇帝的选择不变,依旧是皇后理政,皇后的权柄高于东宫!

    媚娘颔首:“好。”

    她走到案前,起朱笔开始写诏令。

    虽说自去岁开始,朝廷开始整顿‘依法治国’。但有一种贬官和流放,是不需要走法律程序的——涉及宫闱、谋反事。

    事大事小,一言决于天子。

    媚娘甚至懒得为这种人费心想个什么新理由,直接把当年柳奭的罪名拿过来用:“泄禁中语、潜通宫掖。”

    所谓泄禁中语,便是泄露皇帝还未公开说的话。这种罪名,自然是皇帝说有就有。

    媚娘朱笔略微顿了顿,心中选了个地点:“流放钦州乌雷县(广西)。”

    写过诏书后,她也没有放下这支代表皇权的朱笔。

    她静静看着笔悬在空中,半晌,一滴朱砂落在桌上。

    **

    从城建署出来,姜沃m.xIapE.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