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上船之后,便在舱里领到了早饭——每人两个大馒头,一竹筒小米稀饭。孩子只有一个馒头,却多了煮鸡蛋。 而且那热腾腾的馒头,居然还是酱肉馅的! 一家人捧着手里的肉馒头,眼泪止不住的哗哗直流。他们都不记得上次,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奢侈的东西了? “好吃真好吃。”孩子们也不怕烫,大口大口吃起来。 大人们舍不得下马上口,将两个包子揣到怀里……虽然来苏州好几年了,他们还是习惯管这种有馅的馒头叫包子。 一家人随着人流来到甲板下的舱室中,找了个地方坐下。 不一会儿,迟大聪和那些邻居也上了船,他们自然也领到同样的早饭。 迟大聪狠狠咬一口肉馒头,趾高气扬的问王六道:“这下还有什么话好说?” “……”王六嘴里塞满香喷喷的馒头,含糊嘟囔几句。好像是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都是从说书先生那听来,其实王六也不太明白,到底什么意思。 不过看到全家人已经被两个肉馒头彻底征服,王六实在硬气不起来了。便一声不吭,只低头细品嘴里麦香与肉香混合的绝味。 待到甲板上也都坐满了人,水手便摇着橹,将这条满载农工的百料沙船,缓缓驶离了浒墅关。 船行到苏州,沿着护城河转走娄江,往东顺流而去。 太阳偏西时候,船到了昆山县。 随船的管事便让农工们拿出给他们竹牌,开始大声叫号。 “叫到号的,全家到我这儿来。一三一四,一三一四!” 好些农工都不识数,还得管事的一个个牌子看过去,才指向一家人道:“就是你们家,记住了,一三一四就是你们在农场的终身代号!” 那家人唯唯诺诺起身,跟着管事的上了甲板。不一会儿,管事的将那一家交给岸上来接的人,船便继续前行。 到了下一处小码头,管事的又叫了一家人下去。沙船在纵横交错的河道间穿梭,不断靠岸不断放人下去。 差不多下去一半人时,管事的又吆喝起来:“九五二七,九五二七在哪?” “俺是九五二七!”王六赶忙举手,他在码头上扛活,不识数不行。 一家人赶紧扛起行李,朝舱口走去。 迟大聪见状着急问那管事道:“俺们不一个农场吗?” “不知道。”管事的一脸冷漠道:“没叫到号不准起来!” “俺们说好一起的。”迟大聪不敢抬屁股,嘴上却不住声道:“也好有个照应啊。” “再废话就不用下船了,直接拉回苏州去。”管事的都是老油条,还治不了他个乡巴佬? 一家人乖乖上了甲板,看着眼前一片荒凉的景象,都不禁目瞪口呆。不是亲眼所见,难以相信江南还有这样空旷荒芜的地方。 王七有些胆怯道:“要是不把大伙分开就好了。” “俺觉得分开最好。”王六却觉得好极了,他感觉老天都在帮自己。 “人家是有意把咱们这帮老侉分开的。”王老汉的见识就是比儿子高,不过他并没有什么不满。“天底下就没比这帮水蟹更精的。” 这时,船停在个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