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之前舆论对于嘉谷开发沙漠这一行为的谴责,就如雨打风吹去,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气候了。 …… 回到嘉谷总部,看着陡转的舆论形势,齐政乐了:“有国家做背书就是牛啊!” 这就是嘉谷公关部的舆论战战略,根本无需与绿和组织硬碰硬,只要趁此机会,将嘉谷沙漠开发项目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内的舆论就迎刃而解了。 绿和组织是头铁,国际影响力也很大,但在中国这一亩三分地上,还轮不到他们撒野。 与国家意志对抗?那不等于是送人头吗? 你看他们组织的所谓“抗议活动”,对于阿拉鄯沙漠区正在建设的“两漠水库”就选择视而不见,而是只选择针对嘉谷沙漠开发基地,不就是“柿子挑软的捏”吗? 王昱业就笑笑道:“有国家做靠山当然好,但压力也不小啊,说得难听点,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啊!” 齐政耸耸肩:“没办法,谁让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呢?” 嘉谷虽然资源充沛,但几亿年形成的生态系统,被几百年的现代文明破坏,想用几十年把它恢复,谈何容易。 资金资源自不用多说,即使是1000亿元,洒到阿拉鄯沙漠的基础设施建设里,也就打个水漂。 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更加严重。缺的不仅仅是人才,还有大量普通劳动力。西北沙漠毕竟不同东部地区,生活称得上是艰难,对劳动力的吸引力甚至连东部的小城镇都不如。如果全靠嘉谷组织人力,成本之高可想而知了。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要系统地治理开发沙漠,连国企都算上,也找不到一家比嘉谷更合适的了。 有了水,在沙漠里把树养活不算难,但要真正发展出有竞争力的、可持续的、自主可控的沙漠产业,齐政只想叉腰呐喊——还有谁! 而如果能完成这一超级工程,那么,嘉谷就等于是站在了顶端。 相比开发阿拉鄯沙漠带来的种种好处,所谓的负面效果,简直不值一提。 ——国内对嘉谷的谴责已经不成气候,但是国外依然是冷言冷语当道。 齐政却更不在意了:“要做大事,还怕被骂吗?爱因斯坦还因为原子弹而备受责难呢。再说了,现在,挑事的绿和组织应该顾不上骂我们了吧?” 王昱业露出微笑:“呵,他们都自身难保了。” …… 第554章 三巴掌 中国的沙漠开发计划露出全貌后,被海外媒体称为最疯狂的举动! 虽然中国在基建上往往能建设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巨作,被誉为新世界奇迹的不在少数。当将一块与印第安纳州大小差不多的沙漠区,改造为“超级绿洲”,还是超出了美国人的想象。 因此,哪怕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组织总干事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嘉谷的沙漠治理实践,做出了让世界向中国致敬的事情”,海外主流媒体依然是保持冷嘲热讽的居多。 绿和组织当然想要对嘉谷进行穷追猛打,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麻烦大了。 首先是他们的前主席,绿和组织的创立者之一,帕特里克·摩尔,在抵制绿色和平谴责嘉谷开发沙漠的活动中,出人意料地站到了嘉谷一方。 他表示:“尽管我也认为盲目开发沙漠的后果难以预料,但所处环境不一样,资源禀赋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我觉得,在科学的规划下,如果能将沙漠改造为绿洲,未尝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更令人震惊的发言还在后头,他公开批评那些绿和工作者正在利用环境问题进行政治投机:“环保运动已经变味,那些人用绿色词汇来掩饰自己的政治野心。他们的环保主义理念,已经不是建立在科学常识之上,而是建立在道德优势上。问题是,极端主义的暴行能称之为道德吗?” 尖锐的批评,立刻引来了绿和组织成员的反驳:“这个撒谎的胖子,显然收了某些公司的钱。”还有绿和组织成员说,帕特里克只是绿和组织早期的成员,并非创立者。换言之,他被“驱逐”了。 媒体要的是新闻,只要有爆点,他们才不管上一刻是不是还在附和绿和组织的观点。 而绿和组织的“内战”,是多么好的新闻素材啊! 从美好愿望出发的社会运动,总是走向了对立面。创立人一手“划亮了环保运动的火柴”,却引来了熊熊烈火,火势如此迅猛地吞没着一切。 媒体一日不在头版头条报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