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竹秋天资聪颖,有过目成诵之能,幼时与三个哥哥一道上学受教,其灵气颖悟万中无一,号称“女神童”。 十四岁那年随父迁居京师,过了一年三哥柳尧章春闱占魁,同时大哥二哥奉诏入京述职,合家欢聚一堂。 是日柳邦彦带家人们去城外的永宁寺礼佛,眼见膝下芝兰玉树8环绕,好不得意,故带头在寺院回廊的粉墙上题写诗句,命四个儿女各自做诗相和。 过了一个月,庆德帝驾幸永宁寺,偶然目睹墙上的诗句,知是柳家父子所做,品鉴多时,评定:“老柳用字工整凝练,是长者口吻。大柳二柳差强人意,三柳的诗娓娓清谈,气旺笔婉,不愧为状元。但四首加起来都不及这柳家女郎之诗格洒脱超逸,浑然一气,具行云流水之妙,更兼意兴豪发,几近唐风。教人不敢相信出自闺人手笔。” 继而叹息:“白凤9不栖于乔梓10,竟钟情于女萝,可惜不得为吾儿妇。” 直言柳竹秋的文采盖过父兄。 彼时皇室正准备为十六岁的太子择妃,本朝《皇明祖训》规定:皇家必须在清白良善之家挑选后妃,若女方出自宦门,一行册立,其父兄都必须改任散官,终生不得执掌要津。以此防范外戚势大,干预朝政威胁统治。 柳竹秋的父亲是有实权的朝官,三个进士哥哥也都是栋梁之材,庆德帝欣赏她的才学,却不能为了娶儿媳妇断送柳家老少的前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故发此叹惋。 他这番金口玉言随即流传出去,柳竹秋顿时成为京城家喻户晓的才女,提亲者一拥而上,使得柳家门前的街巷日日车如流水马如龙。 柳邦彦立志为女儿结一门好亲,往后她得享荣华,哥哥们也能受亲家关照。千挑万选相中户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陈良机的小儿子,行过媒妁,交换过书文定,约好翌年成礼。 故事到这里都很美满,不料婚期将近时事情急转直下。 一日兵部狄尚书为夫人做寿,邀请众多京官和他们的家眷过府欢宴。男宾的宴席设在东院,女宾的设在西院,分别请了各色杂耍艺人并戏班子演出助兴。 去西院演出的是“玉林班”,当中有个唱正旦的小唱名叫苏韵,字韵之,是年十五岁,生得倩丽多娇,还有一把清泠泠的好嗓子,每次登台总能博得满堂彩。 当天听他唱完两出戏,台下的女客们都啧啧夸赞,说他的扮相比女子还妩媚娇娆。寿星狄夫人很欢喜,命苏韵下台领赏。 苏韵带妆趋近,众女细看他诸般都好,暗暗歆羡,但都安安静静不做声,没人敢正眼瞧他,唯独柳竹秋公然大笑道:“如此美人,值得赋诗一首。” 仕女淑媛岂可对低贱的男戏子品头论足?更莫说作诗了。 此言实属非礼,众人以为她喝醉了,又不好开口规劝。有个别嫉她才名的逮着机会捅刀子,没脸没皮地怂恿。 “说到作诗,这里谁及得上你柳季瑶,请快快做来,让我等开开眼界。” 柳竹秋爽快应允,向狄夫人求赐笔墨。 狄夫人早听说她刁钻古怪,心中不喜,见她自愿跳坑,乐得推一把,大方地命人送上纸笔。 柳竹秋饮尽杯中酒,走近苏韵,一双醉眼直勾勾逼视,似用目光上下摩挲,将他看个饱足,直把那通晓风月的美少年臊得不敢抬头,一对耳珠红得几乎滴出血来。 众女捂住嘴,咬着手帕,许多人禁不住要笑。 柳竹秋浑然不觉,转身提笔挥就一首《赠苏韵之》。 诗云:“苏韵风华冠辇下,清歌一曲递云颠。娟娟出粹娉婷貌,秋水为眸舞跰跹。薛子(11)妙音传九陌,永新(12)夜唱寂长安,都云丽质平生就,十载勤修宁在天。” 狄夫人命人当场朗诵,众女有真心夸诗好的,有暗笑柳竹秋卖弄风骚的,也有觉得她失了妇德,羞与为伍,当场请辞离去的。更有几个爱搬弄是非的下人,飞也似将诗稿抄录了递到东院去供男宾们取乐。 这些仕宦文人比女子更爱起哄看热闹,借着酒兴争相传阅诗稿,当做风流下酒菜,异口同声笑噱:“柳大小姐之秀句绮丽艳冶,苏韵得此美传,今后更要身价倍增了。” 满堂宾客里,只两位羞得无地自容,一是柳邦彦,二是柳竹秋的准公公陈良机。 柳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