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便意味着死亡,军人的,百姓的,处在这样的环境,都身不由己地被卷入这场血与火的漩涡之中。尽管人们见惯了生死,但并不是麻木了,而是承受伤感的神经变得坚韧,从悲痛中恢复的时间缩短了。 牺牲是惨痛的,但在这场反侵略的战争的却又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让牺牲换得更大的战绩,使牺牲变得更有意义吧!战斗,只有这个,没有别的,让侵略者和民族败类把污血洒在这不屈的土地上。 路,生的路,活的路,也是抗日的路,是战争的路。是目睹村庄在焚烧,百姓在屠刀下死亡,孩子在硝烟里哭叫,女人在蹂躏下呼救,而冲杀复仇的路;是踏着战友的血迹,从烈士的坟墓旁向前走的路;是用枪打、刀杀、嘴咬、手掐……让敌人的尸骨堆成山,而又用刺刀挑开,继续向前走的血路。 在这黎明最黑暗的时候,在这敌人大逞淫威的时候,在这最残酷、最艰难的时候,别人呢,或许有信心,但只是一步一步向前走,不知道要熬到何时。只有孟有田能清楚看到前方的光亮,清楚地知道这是敌人最后的疯狂,清楚地看到一丝冲破黑暗的曙光。 心理决定行动,在很多人认为抗日根据地已经完全变质,斗争方式需要改变,武装尽量缩小,以合法斗争为主要方式的时候。孟有田敢于主动出击,一是被迫的反击,为了山里的群众能够活下去;二是因为附近村庄的百姓组织得好,大多都逃进了山里,并未被敌人抓住;三是他看透了敌人强大表象后的即将虚弱,对胜利有准确的预期和信心;四是他不能容忍敌人长期占据村庄,那是他的家园,还有着完备的设施没有使用,还没有发挥出完全的威力。 当然,对于别人来说,孟有田的这些想法他们只知道其中的一部分,只看见孟有田在困难面前信心十足,并不知道更深层的东西。即便是小全和秦怜芳,相信孟有田,佩服孟有田,那也是长时间形成的印象,对于前途,他们照样有着惴惴的担忧和疑虑。 …………… 熬过了一个白天,队伍分批而出,每批四五十人,间隔半小时,从山洞里出来,绕向敌人的关卡。前紧后松,对于在敌人身后行动的孟有田来说,得出这样的印象并不意外。这说明,从别处抽调而来,进行大合围、大扫荡的敌人退下去之后,统治秩序依旧只能靠本地的敌人维持。华北增加的日军机动兵力不可能再象以前那样被分散配置,驻守地方。 正因为如此,敌人封锁深山,企图将逃入山林的群众和干部,以及零星被打散的武装冻死饿死,却无法形成纵深配置。封锁线也就略显单薄,而分散驻兵的弱点在地形复杂的山里则更明显。 最后一批人马还走在路上,便听到了远处的枪声、爆炸声,正面的佯攻按时打响了。守卫关卡的敌人突然看到正面出现的几百人的武装,并且开始进攻,便一边抵抗,一边点燃了求援的烽烟。 这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