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734章 以消耗袁绍有生力量为任


    诸葛亮对敌情的初步预判果然没有错。

    袁绍虽然决定进攻了,但是实打实的三十万大军,在河内一处正面战场绝对是展开不了的。

    如果三十万人走一路,只会面临“前面的部队在血拼,后面的部队在逛街”的窘境,用p社游戏的术语来说,就是“战场正面宽度不足导致的堆叠效率惩罚”。

    就算不考虑正面宽度,光是后勤补给也跟不上。

    区区一条沁水,能支持多少小船运粮经过?一旦由守转攻,所有粮食都得挪窝一步步往前运,沁水主航道上被往返船只塞满都不够使。

    几十万人往上堆,唯一能指望得上的后勤航道只有黄河。黄河中游毕竟还是处处都有至少两百丈宽,运力非常强大,能过各种大船。

    不过,诸葛亮既然要逼袁绍军的走位、限制袁绍军的进攻路线,岂会对此不做准备?早在李素刚暗示诸葛亮准备来这波联动的反间计时,诸葛亮就已经开始绸缪。

    诸葛亮选择了太行山轵关陉所在的轵县、往河对岸弘农郡新安县的崤山北麓,然后往河道里设置铁锥和沉船构成的暗礁、同时在上游两岸险要之地设置营寨、拴置随时可以点火的火船。

    这一段的黄河河面,虽然不如再往上游的陕峡砥柱山一带那么险要,但也是比较可观的,北岸是太行山,南岸是崤山。

    陕峡砥柱山一带,等于是后世的三门峡,而诸葛亮选定的截击点,则相当于后世修“黄河小浪底工程”的位置,河面宽度也缩窄到只有一百丈。

    袁绍的部队真要是敢从黄河一路往上绕到清水河、河东郡的东垣县,诸葛亮绝对会用火攻让他们痛不欲生。

    换言之,诸葛亮堵死了袁绍陆路把野王、沁水、温县等河内据点包围起来后,黄河水路直接大迂回打河东的路线。

    袁绍想要发挥兵力多的优势、围而不攻绕后,也只有乖乖先从陆路攻破之前丢掉的太行八陉之二的轵关陉、箕关陉,然后从太行山背面陆路把诸葛亮的火船水寨夺了、彻底肃清堵截黄河河面的防守力量,才能通过。

    然而,要夺回太行八陉级别的险关,难度可比走黄河河面直接开船逆流而上难得多了。就算袁绍也有了强大的攻城武器,杠杆式投石机装备规模可观,最多也就是砸塌轵关陉的关墙。

    但轵关陉一带的山谷陉道长达几十里,关羽作为防守方,绝对可以层层设防依托山势,真打起来绝对让兵力众多的袁绍苦不堪言。

    而南线如果不能通过轵关陉和黄河河道进入河东郡的湅水流域,那么就只剩最后一条老路可以到湅水流域和安邑了,也就是一年多前张辽不宣而战偷袭关羽那次,从上党翻越中条山和王屋山、由闻喜县到安邑。

    但这条路如今关羽已经设防,而且有王平的部队把守了沿途太行王屋险要之处的端氏、蠖泽二县,张辽如果能攻破的话,早就攻破了,攻不破的话,也永远到不了闻喜,到不了湅水流域。

    ……

    六月二十二日,袁绍军的攻势开始了。

    第一波的攻势,甚至比诸葛亮想象的还要不着调——诸葛亮是想好了,觉得袁绍应该理解“单路兵力超过十万人就容易展不开”的基本兵法常识。

    所以一开始就应该野王、河东南线安邑、河东北线临汾三路齐攻,这样才能把袁绍军的兵力优势尽快发挥出来嘛。

    但诸葛亮高估了敌人对兵法的理解。诸葛亮自从去年冬天写完《兵法.内外篇》后觉得已经是常识的东西,对于对面的敌方将帅而言,只有沮授能掌握这种“常识”。

    而第一阶段掌握战略布局兵权的袁绍和许攸,并不知道这种“常识”。

    许攸连避免部队单路堆叠过多的思想都没有,谁让他的兵法修养主要在于算计人、以及纸上谈兵呢。他就没见过十万人以上的大军堆叠是个什么概念。

    所以他就是让十几万部队,分兵围攻野王、温县和沁水县,试图把丢失的河内郡领土先全部拿回来。与此同时,让剩下闲着的部队尝试从黄河干流逆流行军,绕过河内与河东之间的太行关陉。

    所以,诸葛亮的那么多安排,只有如前所述的一两招用上了,m.xiApE.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