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想,他肯定更乐意看到他的遗产惠及全人类。” “再说了, 属于雷利·罗恩的那座量子大坝实际上已经被他自己销毁了, 而三十二日的那一个严格来说并没有主人。它就像我们脚底下的地球一样,会无私地养育所有生灵。” 在这一个共识的基础上, 如何进行利益分配就成了头等要紧的事。 按照“多劳多得”原则,谁在该计划中出力更多,例如前期将三十二日中量子大坝的技术数据和记录信息带回本宇宙、中期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后期相关机器设计建造、最后的人力搬运,综合起来哪个国家贡献更多就应该得到更多的话语权和分配权。但一些小国家生怕某些大国在这些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变相的技术垄断,坚持要制定出一个公平公正同时又能兼顾人道主义的详细协议出来,这将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作。 而一些大国也在权衡思索如何使形势对自己更有利。没有人真的觉得拥有量子大坝,人类就能立即变成协同一心的共同体。他们更担心全球最强大的那几个国家中会不会有谁借此机会异军突起,成为前所未有的超级强国并统领全球。 也许在遥远的将来,完全统一的地球会更为和平美好、团结强大,人们都会忘记国籍只认同地球人身份而和谐生活。但此时此刻,每一个国家领导人都更愿意站在自己国家的立场去争取利益。 关键环节在于,要怎么将量子大坝那庞大的技术数据和记录信息带回本宇宙——可以说,谁能更快掌握这些信息、掌握更多信息,就是占据了绝对先机。 这个时候,他们终于想起先前签订过的科学家豁免协议,正好按照协议上的名单,将物理领域、机械领域的人才都加紧培训一番,再运送到那座岛上去,借由他们的记忆和理解慢慢将知识转运回来。这期间,这部分人都得待在一起,每次从三十二日出来,就得第一时间在所有国家监督组的监督下将记忆中的内容复写出来,进行信息共享。 随后会议中最大的一些分歧陆续出现了。 要派多少人去合适呢?仅仅看量子大坝的废墟就知道这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自然是有多少人才就派多少人才,三十二日的人口那么稀少,这些领域人才全都加起来也算不上多。 但问题是,有的国家相关人才多,有的国家相关人才少,有的小国家甚至一个都没有,而造成这一局面的仅仅是运气而已(全是运气也不使然,从概率上考虑,人口多、教育发达、科技水平高的国家被三十二日选中的相关人才会多一些),无论如何,如果从派去多少人才就开始算贡献度,这对于国力稍弱、运气不好的国家来说一点儿也不公平,他们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被排挤在圈子外面。但如果不算,对于出了很多人才的国家显然也不公平。 要是换做别的时候,那些人才多的国家才不管公平不公平,多劳多得才是最公平的。但他们怕那些无法参与进来的小国家会抱着玉石俱焚的态度在三十二日针对量子大坝进行破坏,于是只好同意出一个“低保”措施,哪怕没有人才委派也有一定的贡献度,然后以这个数值为基础,每多派一个人,就多一点贡献度。而超过五个人,再每多派一个人的贡献度就要减半,如同高收入要采取高税收一样,防止出现贡献寡头,尽量使贡献趋于平均。 委派的人解决了,那如何对他们进行任务分配?一个先进理论和一项大型工程中蕴含的内容肯定有核心、重要、一般、细枝末节等几个级别,因为人手不足而信息又十分庞大,只能让他们进行分工合作,化整为零地将数据带回来,但让这些人分别记忆重要等级不同的数据对他们的贡献度有影响吗? 谁又去记忆更重要的一些内容,而另一些人去记忆不那么重要的内容呢?是按照学术水平吗?由于派去的人才擅长的领域重合率并不高,所以肯定还要针对量子大坝涉及到的知识出一个新的可量化的能力衡量标准。这个标准的制定对于所有国家来说又将是一场持久战。 更要命的是,从三十二日出现伊始就阴魂不散的信任危机又一次笼罩了会议中的所有人。他们无法保证每一个记忆数据的人都能如实地将他所知道的东西都公开,你甚至不能判断他的隐瞒是出于主观意愿还是他所声称的不小心记漏、记错了。 如果负责记忆核心数据的人从自己国家领导那里得到授意,刻意隐瞒或者误报部分内容,然后回家关上门告诉自己人一起埋头研究,如此一来他们的研究进度喜人,其他国家遇到技术瓶颈还以为是自己家的学者水平不够。 所以为了保证公正公开,对一些数据的搬运是否是需要不同阵营的人一起记忆相互对照呢?需要几个阵营才能保证这些人不会狼狈为奸呢?为了公正,对同一部分数据重复记忆的人员太多,大大地拖慢转运效率是否是得不偿失?搞不好等这一批三十二日者都老死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