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刘武周的军阵,把绛州拿下来,乏粮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其他的事情也就不算个事。 可问题是,这事就只能想想,根本做不到。 野战争锋,得有足够的本钱才行,可如今哪有这个本钱? 虽然帝国最强的兵团玄甲骑并未损伤元气,单从纸面兵力看,损失微乎其微。 但是实际上夏县那一战,出问题最大的就是玄甲骑。 玄甲骑由于选拔严格,士兵的体魄、战技都是军中一时之选,再加上徐家的骑兵墙阵,按说应该是沙场无敌的存在。 从一开始的表现看,也确实是这样。 不管吕崇茂还是黄子英,只要对上玄甲骑根本就没有抵抗之力。 哪怕是夏县大战之初,昔日名动天下一力扛下突厥大军的恒安甲骑,对上玄甲骑照样是没有招架之力。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薛举和他部下的出现而改变。 别看长孙无忌武艺不高,但是毕竟出身将门,眼光总是有的。 他很清楚,夏县之败并不是什么偷袭,或者什么猝不及防,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遇到了足够强大的对手以及自身的不足。 李世民并没有掌握骑兵墙阵的要诀。 这一点当然对外不能说,但是实际就是这么回事。 虽然他是个优秀的统帅,但是擅长的还是正规的战法,包括对阵型的掌握,也是常规的骑兵军阵操纵指挥。 墙阵作为一种并不常见的阵法,李世民之前没接触过,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在指挥方面和大唐其他军将一样,完全是一张白纸。 就算是他和徐乐的交情莫逆,日常相处中看徐乐练兵演阵,又跟着徐乐学如何指挥,比朝中其他人强得多,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并没有做到完全融会贯通。 还是那句话,骑兵墙阵不是让骑兵那么排成一排就算合格,到了战场上它需要动起来,更要做出种种变化缺一不可。 没有这些,所谓的墙阵根本就是纸老虎毫无作用。 李世民能够让军阵移动、破敌,也是靠这一点接连打了几个胜仗。 但前提是他的对手并不懂得墙阵也不能给玄甲骑造成足够的威胁,只要按照常规打法,如同日常操练一般推过去就行了,这样才能赢下那些战斗且赢得并不艰难。 到了薛举这,这条路就走不通了。 薛举那三千骑兵虽然少但是精锐剽悍,都是长身大面的西北好汉,论身体素质和战技,比玄甲骑只强不弱。 而且他们显然操练日久,墙阵更熟练,也更能针对战场做出变化。 李世民只得形未得神,遇到一个形神兼备得对手,先天就吃亏。 再者说来,墙阵得威力很仰赖前排兵将的冲击力。 而这种冲击力建立在组织、士气以及将兵的武勇之上。 徐乐的玄甲骑能够每战必胜,和徐乐个人的神勇分不开。 而眼下的玄甲骑,却缺少那么个箭头人物。 留下的军将自然不是无能之辈,可是比起徐乐以及他带走的那些精锐,总归是差了一筹。 而薛举却是拥有万夫不挡之勇的豪杰,此消彼长之下,两个墙阵对冲,自然是玄甲骑吃亏。 二郎之所以受伤,也是引为这个原因。 他当时是想要以亲自临阵的方式激励士气,让玄甲骑恢复斗志,凭借人数优势压死薛举,没想到事与愿违。 若不是尉迟恭那个黑炭头是舍命救护,李世民眼下多半已经死了。 看看尉迟恭的背影,长孙又是一声叹息。 这家伙身上一堆的毛病,惫懒、不懂尊卑,爱喝酒爱借钱,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 怎么看都是十足的老兵痞,根本就没资格站在二郎面前。 可如果不是二郎收下他,现如今唐军恐怕连在这挨饿的资格都没有。 夏县之败,正是尉迟恭舍命厮杀力挽狂澜,拼着身受重伤也挡下薛举,让薛举那三千骑兵没能打出彻底的击溃战。 唐军虽败而不溃,最后保持建制退到柏璧。 也是尉迟恭以重伤之躯,硬挺着布置防务,把军寨修得铜墙铁壁,让后续追杀而至的突厥骑兵吃了大亏,这才稍稍遏制颓势。 若非如此,恐怕自己这些人都已经被突厥人赶入黄河喂了鱼虾。 可这黑炭头的本事也就到这了,守寨绰绰有余,破敌却远远不足。 他自己也不是薛举对手,也不会指挥玄甲骑,二郎又伤病缠身无法指挥作战,这局该怎么破? 而且玄甲骑由于自诞生以来就没打过败仗,平日里也是自视天下无敌。 夏县这一败,挫动了全军锐气。 这些日子玄甲骑的士气最低迷,士兵们嘴上不说,但是神色间的不满瞎子都看得出来。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