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抢救大明朝

第568章 多尔衮的红夷小炮


多尔衮并不信任这些红毛洋人......谁不知道朱慈烺在上海开商市招洋商,和红毛黄毛的洋人关系好着呢!

    这红夷国怎么会和大清要好?其中莫不是有诈吧?

    所以多尔衮就听了范文程的建议,要考验一下红夷国洋人——他们不是说红夷国特产是大炮吗?

    那就传授一点铸炮的本事给留守盛京的正白旗汉军吧!

    还别说,这伙红夷国人还真够意思,忙活了大半年,总算帮着正白旗汉军的工匠制造出了十二门三磅红夷大炮——其实三磅炮在技术上对清朝的工匠没有什么难以克服的难点。

    论起铸造的难度,十二磅的红夷大炮要高多了!

    只不过三磅炮对重量和精度的要求更高,而且还要打造专用的炮架,所以就费了点时间。

    另外,满清的“旗办”手工业的效率也是低了一点儿。工匠们都是旗奴,不大愿意学新东西——十二磅的红夷大炮是他们做熟了的,各种“规矩”都摸索出来了,比如费料多少,费时多少,废品率多少,上上下下都有数了。

    所以工匠们铸炮的风险较低,不大会受处分,日子过得也就安稳了。

    而三磅炮是新产品,万一没弄好,在摄政王验炮的时候炸了算谁的?

    如今大清十旗法度森严,出了这种状况是要追究责任的,搞不好还有人要掉脑袋......

    创新这事儿,是有风险的!

    不过在拖拖拉拉了好一阵后,十二门三磅红夷炮总算是铸造成功了。

    而且在这段时间中,布鲁斯还为正白旗的红夷大炮牛录训练了一批“红夷小炮”手。

    在大清顺治四年正月二十八日这天,在丰台大营的校场上进行了试射!

    “轰轰轰......”

    炮声密集的响起,八门随机挑选出来的三磅炮的炮口不断喷出烟火,而且都是同时打响,炮弹一波一波的向前方三四百步开外的几十个木靶飞去。不一会儿就将其中的一多半打得粉碎。

    坐在一处高台上观炮的大清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脸上的笑意,那是怎么都掩饰不住了。

    自打血流溪之战后,他就一直在为可以迅速移动到明军大炮发愁——他可是打了半辈子仗的军事家,自己就懂一些大炮,更是运用骑兵的高手,也知道骑兵、炮兵配合运用的厉害。

    但是他也没想到明军可以让大炮“飞起来”!

    在以往的明清交兵中,因为清军拥有压倒性的骑兵优势,所以掌握着战场上的主动权,部队在战场上可以从容机动。反而是明军需要保持结阵状态,难以进行机动。

    在这种情况下,明军那些布署起来非常麻烦的大炮(大将军炮、虎蹲炮、攻戎炮、佛郎机炮)基本上发挥不了威力——可以迅速移动的清军根本不会给明军炮兵太多的时间布置。

    可是出现在血流溪战场上的明军大炮却能迅速机动,迅速布置,而且射速很快!

    它们的出现,至少可以抵消清军在两军交战中的机动优势,使得清军战场上的集结阵地很容易遭到炮轰!

    而且清军的盾车和火炮阵地,也会被这种机动性极强,射速又极快的新式大炮摧毁。

    所以多尔衮在过去的大半年中,就一直在催促各旗汉军工匠加快改进大将军炮,试图用双轮炮架的大将军炮去对抗明军的新式火炮。

    可大将军炮的射程太近,即便在改进了炮架后可以迅速开火,也很难对抗明军的新式火炮。

    而这个问题,现在终于因为英吉利朋友的帮助,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m.xIApE.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抢救大明朝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