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高兴了。 沈鱼估摸着,他做这个生意,也就是一锤子的买卖,这两麻袋,他不一定用的完。 但见陈美丽兴致勃勃的,沈鱼就说:你要是不忙,帮着再挑一些也行,捡你喜欢的,顶多一麻袋。 反正这原材料便宜的很,就算以后发圈生意被服装厂抢过去了,他自己做些零散的卖,只要款式好看,肯定还是能卖出去的,就是个赚多赚少的问题。 欸!陈美丽清清脆脆地应了,她现在挑碎布头,可有经验了,而且每天都有新货进来,就像一直在奖池里添加新奖品,她找着特别带劲儿。 沈鱼跟她约好了交接三轮车的地点和时间,就自己踩着三轮去租的房子那边。 有车就是不一样,平时他从家属区走过去,他走的快,有时候还跑上一段,怎么也得半个多小时的样子。 今天骑车,十几分钟就到了,而且也没那么累。 沈鱼就动了心,小汽车现在肯定没法想,那等他挣钱了,就先买个自行车吧,上下学方便。 要不然三轮也行,还能拉货,他以后肯定得半工半读,做点儿小生意养活自己。 还没纠结清楚到底买个什么车好,小院子到了。 沈鱼跳下车,看着立在车厢里的两个大麻袋,心里好笑,这成品还没见着,他就琢磨着钱怎么花了,让人知道,得笑话死他。 他来得算早,这会儿午饭吃的晚的,才刚吃完饭呢,小冬也还在家里,没出去捡煤。 眼瞅着天儿一天冷过一天,小冬只要有时间,就出去捡煤,储存家里过冬的燃料。 这种好几家共住的小院,一般情况下,院子里总有人,院门也就经常是敞着的。 院里的人看见门口停了辆三轮,认识不认识的都探头来看。 小冬正在洗碗,一见是沈鱼在搬东西,忙擦了手跑过来帮忙。 小冬比沈鱼还瘦小,哪敢让他搭手,不过他一出来,院子里又跑出来几个人。 有个是沈鱼认识的余婶子,听她的话音,旁边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和十几岁的少年是她两个儿子,大的叫大龙,小的叫小虎,姓什么不清楚。 还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爷子,没见过面,也来搭手,沈鱼没敢让。 不过大龙兄弟俩看着都高高大大蛮壮实的,尤其是大龙,一使劲儿,胳膊上那个肌肉隆起,一个人扛着个好几十斤的麻袋,健步如飞。 等我能吃饱吃好了,我也能练成那样。 怀抱着这样酸溜溜的美好期盼,沈鱼跟小虎把剩下那个麻袋抬进屋去了。 人帮了忙,沈鱼好声好气道了谢,顺便也在小冬奶奶的介绍下认了人。 这小院子是那种农村的三合院,正好住了三户人家,进门右手边就是沈鱼租房子的小冬一家,一个老太太带两个小孙子。 正对门的就是余婶子一家,她们一家子不是本地人,早几年来的城里,家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男人在市区打零工没回来。 左手边住的就是刚那老爷子一家,他们家也有个老太太,但这老太太裹着小脚,行动不是很方便,就不太爱动。 这家老爷子姓赵,他们家还有个儿媳妇,年纪看着比余婶子小一点儿,跟赵老太坐一起做着针线活。 听说赵家也有个十几岁的姑娘,不过沈鱼没见着人。 喊了一圈的人,看着没什么特别难相处的,沈鱼心下稍松。 他时间紧任务重,真不想换了个地儿还跟人撕逼斗心眼儿,太浪费时间了,现在对他而言,时间就是金钱啊。 因为之前跟陈美丽约的还车时间很宽裕,他就没急着回去,拜托在院子里腌菜的小冬奶奶帮他顺带看着车,沈鱼一头扎进自己的工作房间里。 麻袋随便往地下一堆就行了,沈鱼先开始理货。 沈鱼这几天没少琢磨这个生意怎么做,计划书备忘录都写了不止一份,尽他所能准备得完善一点儿。 最后的计划是这样的,他打算做三大类发圈。 第一类,最简单的那种,就挑形状合适的布条,绕着橡皮筋匝一圈,贴得紧一点儿,碎布条指头宽的都能用。 这个就卖的最便宜,废时少废料少。 当然,这是基础款。 这第一类的升级款,沈鱼打算在上面或沾或缝一些小东西。 比如面条那么细的布,红的粉红的,叠个小小细细蝴蝶结,往上面一缝,就显得好看精致了。 或者把他从废品收购站弄回来的塑料,剪成花朵蝴蝶水果的形状,他再弄点儿油漆回来描一点儿花纹出来,往发圈上一沾,也好看的。 又或者把他弄回来的棉花,洗干净了,拿红墨水泡一泡,扯个指头大的绒球球,也沾上去,特别招小姑娘喜欢。 因为这种发圈做的比较细,那些小装饰就弄小小的那种就行,精致可爱,还一点儿不费材料。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