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未来理论,做不出来很正常。但是,这跟邵炼没关系啊,我早几个月就在中学实验室见过了。 第一作者沈明洲,就能做出来。 林勤忠不闲,很忙。 但是再忙,也想赶到传说中沈明洲全力以赴参赛的现场,亲眼见见第一作者。 现在,人见到了,答辩听了。 理论他懂,图表他看得清,然而最关键的程序算法、应用实现的可能性,沈明洲和欧阳博艺统统没提。 对其他普通学生,他的态度包容温和。 对沈明洲,他的态度严肃急切。 林勤忠说:我想看看这项技术的建模过程。 沈明洲站在台上,犹豫片刻。 模型建立的过程不难,可是会场提供的电脑性能,不足以支撑模型需要的运算。 于是,他说道:建模过程很简单,但是这里没有相应的程序软件。 拒绝得果断,林勤忠有些失望。 然而,沈明洲继续说:我先给您看看这项太阳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吧。 林勤忠:!!! 一直摆放在沈明洲身边的减震箱,汇聚了报告厅上百双视线。 太阳能技术的实际应用? 参展学生都见过。 一台银灰色无人机,能扫描,能建模,还能阻止沈浩伤人。 厉害归厉害,但他们不懂里面具体涉及的技术,并没能第一时间感受到科技的震撼力。 如今,林院士的话,勾起了学生们全部的好奇和疑问。 太阳能技术不是很简单吗?为什么院士都做不出建模? 难道是开玩笑? 我感觉林院士没有开玩笑,不然当着我们这么多人的面说这种话,传出去不怕闹笑话吗? 我就说,《ene》怎么可能随便能上的?!沈明洲的建模到底多厉害啊?! 建模多厉害,全场没几个人知道。 当沈明洲取出那台外观迥然,融合了太阳能技术的无人机,所有人都伸长脖子,恨不得奔到台前看个究竟。 这台无人机叫做蜻蜓。是我根据谢春应教授的要求,专门用于太阳能技术展示的。 沈明洲将它放在地面,退后几步,拿了遥控器。 他身后巨大的投影,已经连接上了蜻蜓的万物系统电脑。 屏幕一片灰色,尚未展现出什么与众不同的画面。 台下评委都好奇的盯着蜻蜓。 他们还没发出疑问,蜻蜓瞬间启动,占据舞台的投影出现了面前的全部影像! 清晰的热成像令人发出惊叹,红橙蓝多种色彩,勾勒出台下全部成员轮廓,引起了一阵惊呼。 卧槽,这是什么?! 好像是蜻蜓的热成像建模,我在项目展示的时候见过。 不是!这也太恐怖了吧,我们最后一排诶!为什么我这排后面还有影子! 投影巨大,而且清晰。 报告厅一共20排,可蜻蜓捕捉到的影像,在20排往后,还能见到热成像的身影,在走来走去! 蜻蜓在展示会场显示出场内的所有人,他们只是觉得新奇好玩,沈明洲说可以穿墙,也只是听听而已。 现在他们才发现,它真的可以穿透墙壁,抓住报告厅墙外等候的人员。 报告厅一片哗然,连带着台下的评委都没空顾及领导和院士的想法。 这怎么做到的?为什么没有报告? 因为这是沈明洲单独做的演示,他是为了演示太阳能! 演示太阳能为什么要用这种无人机! 这种! 哪种? 这种无人机完全可以单独成立一个参赛项目,直接递交报告将评委们秒杀得体无完肤,根本不需要去讨论什么原理、意义、未来应用方向,就能送交全国大赛,顺便再来一次震撼国内的新闻报道! 当然,沈明洲已经用太阳能技术震撼过国内外了。 现在,他的蜻蜓轻描淡写飞在空中,震撼着报告厅的每一个人。 林勤忠之前还能稳坐台下,等待解说。 在他看清蜻蜓穿透墙面,用几秒的速度完成了整个报告厅的建模,立刻坐不住了。 他几乎是迈腿奔上舞台,也顾不得什么形象和镜头。 沈明洲,你这蜻蜓是太阳能驱动的?这套系统的信息传输速度是多少?你怎么解决远红外穿透墙体的技术难点的? 一连三问,视线都没从蜻蜓上挪开。 沈明洲将蜻蜓稍稍降点儿高度,落在与林院士视线齐平的位置。 他说:详细的数据报告我都做了相关的说明文件,在我电脑里,但是涉及一些专利技术,可能不方便公开,因为我已经卖给公司了。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