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99节


    王浩还特别谈到了一个问题,“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大家一定要特别注意,在未达到超导临界温度时,交流重力场强度可能会更高。”

    “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并不高。”

    “如果出现,一定要注意及时的数值,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更认真,记下所有即时数据……”

    ……

    王浩所说的情况有些不可思议。

    他们已经发现在临近超导温度时,交流重力场就会被激活,只是强度不高,那么理所当然的,达到超导状态时,交流重力场强度才是最高的。

    现在王浩说有可能会遇到之前的强度更高,就让其他人有些不能理解了,但他们并没有质疑,只是心里暗暗记了下来。

    王浩特别提了一下,是因为他的分析中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单介质金属出现类似情况的概率非常小,但也是有那么一点儿可能性的,特别提一下是担心出现这种情况,会影响到实验过程。

    其实就像是用手捏一个橘子,橘子完全被捏爆,撒出的汁水确实很多,但如果只是对比一个方向来说,也许在橘子爆破之前,喷出的汁水会更多。

    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而且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信号。

    因为出现的概率比较小,王浩只是提了一句,也没有特别的在意。

    实验正式开始。

    物理实验室上下都忙碌起来,他们计划在十天之内完成所有的实验。

    这绝对是快速消耗经费的过程,十天就扔出去两到三千万,也让实验室上下所有人都振奋起来,他们都感觉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消耗大量的经费。

    每个人对待工作都非常的认真。

    当进行实验的时候,就变得更加认真,一丝不苟都不足以形容,有不少人做记录和计算,都是连续做了好几遍进行确定。

    何毅负责统筹实验。

    看着高昂的材料耗费如流水一般,每进行一次实验,都感觉像是剔骨割肉,心疼的咧嘴还朝着王浩抱怨着,“经费花的也太快了,像是这种实验,少做一次就是几百万。”

    “问题是,一次都不能少。”

    王浩倒是很淡然,经费耗费的确实快,但是成果也是很显著的,他一步步的添加了内容,微观形态塑造更完善了,“我已经尽量减少次数了。”

    “六次是最低数值,每个金属只进行两次实验,正常情况下,我觉得每一种金属都需要进行十次以上的比对实验。”

    “可惜啊,经费太少……”

    实验数据是存在误差的,两次实验结合在一起进行比对,有些数值进行取半分析,才能够让数据更加的精准。

    类似实验做的更多,数据肯定更加精准,只进行两次实验,次数还是太少了一些。

    不过重要的是趋向、是方法,必须要推导出结论,然后才能慢慢去完善,后续也不需要他自己去完善。

    只要把成果公开出去,肯定会有大量的机构做同类型研究。

    研究并不需要做交流重力实验,而是进行同领域的超导实验,记录数据反推就可以让数值变得更精准。

    这就是一个数字修正的过程。

    任何一个既定的物理常数,都不是第一次就完善的,后续几十年、上百年,会有大量相M.xIaPE.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