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 王浩、何毅以及向乾生一起去了首都。 路上何毅都在叽叽喳喳的说着,他确实对获奖非常的兴奋。 实际上,他最开始申请复刻交流重力实验项目,目的就只是‘拿到经费’。 有了经费,就能做实验,就能让实验室支持下去。 这甚至可以用‘骗经费’来形容。 因为从最开始的时候,他都觉得不太可能完成研究,就只想着有一点成果,应付了项目以后,顺便写几篇论文而已。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过分,实际上,就只是一个最普通研究员的想法,小实验室很难申请到大项目,只是申请小项目也需要仔细做准备。 很多时候,普通研究员不是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的。 尴尬的地方就在于,想做什么研究,不一定能申请到经费,而想申请到经费,做的研究一定要有特色,或者是被评审专家认可的。 何毅完全没有想到,研究能进行到这一步。 他们不止成功复刻了交流重力实验,还申请到了后续的大项目,甚至因此拿到了科学技术一等奖。 这还是要感谢王浩。 研究一直都是王浩来把控的,相关的理论内容也是王浩进行的总结,物理实验室也只是配合研究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物理实验室的项目还是获奖了。 何毅是非常重要的参与人之一,他的心情激动也是难免的。 向乾生同样很激动。 现在他确定自己来西海大学,就是最最正确的选择,否则继续留在超导实验室,就只能等待退休养老了。 那可不是他想要的。 王浩则是一路很淡定,因为他去年的时候已经拿到了自然科学一等奖,今年再去一趟拿同样的奖项,心情自然就平静很多。 他们一路到了首都。 在酒店休息了一晚后,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就去了举办科学技术颁奖仪式的礼堂。 王浩走进礼堂以后,就被在场的学者热情的招呼。 每一年自然科学颁奖仪式,获奖人都是不一样的,很少有学者能连续参加两届颁奖仪式。 所以王浩见到的学者也都不同。 他就是听着一路的恭喜走进去的,等真正进去谈颁奖的时候,好多人就没有去谈王浩的研究,而是说起了物理实验室的项目。 这个项目的影响力太大了。 即便是到了现在,新闻上还是有很多的报道,包括一些科普的内容,也包括期待未来超导以及反重力的研究。 很多凝态物理研究的机构、团队,也准备申请交流重力相关的研究项目,有的机构、团队已经做出了申请,而有的机构、团队还在准备中。 一般的项目申请,都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自然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好多人来和王浩咨询项目研究方向的问题。 王浩也解释道,“这个研究主要是以交流重力实验为基础,去研究超导发生机制。” 他透露了一句,“我们现在能解释的只是单质金属,其实我希望看到一种现象,就是某种超导材料在进行交流重力实验的过程中,在没有达到临界温度时,所产生的交流重力场强度要比达到超导状态更高。” “这个现象非常重要,不管是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对于新发现,都非常重要。” “如果哪个研究小组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这个现象,绝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 王浩的解释被很多人记了下来。 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交流重力结合超导的研究中,王浩毫无疑问是顶级的专家,是他完成最初的理论基础,可以说就代表了正确性。 到目前,还没有其他机构或个人,完成其他的突出成果。 之后有人又问起王浩在做什么研究,王浩简单的解释一下自己申请的项目,“建立一个新的拓扑体系,希望能够对更复杂的元素结构所形成的微观形态做出解析。” 这个解释,理解起来并不容易。 首都大学的朱刚教授,则是给其他人做出了更详细的解释,“我看了国际上的报告,阿克萨伊-文卡特什对王浩的理论研究的很深入,他说现在的王氏几何,只能用来解析单质元素形成的微观形态。” “微观形态是一个三维半拓扑图形,王氏几何的定义很简单,但如果想解析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所形成的微观形态,其难度是呈现指数级上涨的。” “这就很太难了!” 朱刚认真说道,“王氏几何定义简单,也只是相对而已。” “比如说,一个数字的平方,理解起来当然很容易,换做是a+b的平方,就要复杂一些。” “王氏几何,可不是a+b,真正说起来,或许可比十个以上未知数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