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关心王浩最新的研究。 “记者采访?” 王浩听到消息倒是不意外,只是有些惊讶媒体的反应速度。 “对,外面很多记者要采访你,还有一些大媒体,包括北疆电视台,甚至还有中-央的记者。”朱建荣苦笑的说道,“你的那个研究发布的太低调了,怎么直接发在博客上了?” “投稿顶刊也过不了。” 王浩摇头道,“这次真的是运气。我也没想到,欧洲那边的实验恰好证实了我的研究。” 这是实话。 王浩之所以觉得是个小研究,就是因为他自己也不清楚是否能够验证。 虽然已经给定了能量区间范围,但因为不清楚具体影响有多大,也就不知道具体多少数据才能够验证结论。 比如,一个地球的大范围,只是一棵树受到了影响,自然是不可能察觉到的。 他的研究只是划定了范围,确定湮灭力在这个范围下有影响,具体有多大影响并不清楚,自然也很难说是否能够验证。 另外,能量区间范围内有数据异常,欧洲核子组织肯定会公开消息,也就不用特别去实验验证了。 王浩实在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能够得到验证,他也感到很惊讶、很激动,被验证绝对是非常意外的。 朱建荣、杨海燕一起确定了举办新闻发布会,王浩会公开接受采访以后,就离开去准备发布会了。 实验室的人都进了办公室,他们都恭喜了王浩的新成果。 有些熟悉的人,语调显得有些怪异。 比如,张志强。 张志强的恭喜是这样的,“王浩,恭喜你又完成了一个能发表在博客的小研究,这个研究还真是小啊,只是全世界都知道了。” 王浩哈哈一笑,不在意的说道,“确实,我都很惊讶。” 罗大勇则是道,“我们对于研究大小的理解完全不一样。” 张志强满是赞同的点头,他们极少的站在了统一战线。 王浩没有太多时间扯皮打趣,闲聊了几句以后,看看时间就去参加新闻发布会了。 这次的新闻发布会并不是提问,而是王浩对于研究作出解释,他当然知道外界关心的是什么,“我的研究是从杨-米尔斯方程开始的。” “具体内容,因为之前没有整理好,我没有在博客上公开。” “最初都是数学分析,后续则是对于结果进行研究,我是在湮灭理论成立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 “如果湮灭理论是成立的,那么根据我的计算,质子对撞发生以后,处在85gev~260gev能量区间的粒子,就会发生偏移和跳转,所以对应区间才会出现数据缺失的情况。” “我不确定具体影响有多大,而且,湮灭理论并没有得到物理界的认可,所以只是把研究发表在了博客上。” “现在得到了实验验证,我也感到很意外,但这是个好消息,证明我的研究是正确的。” 王浩简单的介绍完以后,就到了记者的提问时间。 第一个被点到的记者问道,“欧洲核子组织的新实验验证了你的研究,这是否说明湮灭理论是正确的?” 王浩的回答只说了七个字,“我坚信是正确的。” 他很清楚,即便欧洲核子组织新实验的结果,恰好证实了自己的研究,但距离证明湮灭理论还有很远。 一个新理论想要被接受,可不是一次实验结果能说明的。 这是新理论,而不是单纯的发现。 比如,希格斯理论。 希格斯理论很早被很多物理学家认可,是因为它有一套完善的理论,并且符合以往的粒子物理研究,和许多理论都能够对接上,并且还补足了粒子产生的问题。 简单来说,希格斯理论是宇宙大爆炸论的补充和完善。 希格斯理论不只是预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还包含最重要的希格斯场论,并联系了宇称不守恒问题以及大爆炸理论,并和杨-米尔斯理论一起成为了粒子标准模型的理论基础构架。 许多物理学家都参与了希格斯理论的研究,包括很重要的彼得-希格斯、利昂-莱德曼、弗朗索瓦-恩格勒,等等。 当一套理论非常完善的时候,即便还没有确定是正确的,也能够得到物理学界的认可。 湮灭理论则不同。 王浩连基础的数学构架都没有完成,就只是提出了湮灭力的存在,并给出一些简单的定义,距离完善理论还有很远的道路。 有记者站起来继续问道,“王教授,能说说这个研究,你是用多久完成的吗?” 好多人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 去年的时候,王浩还在研究超导机制,并完成了很重要的‘超导定律’,怎么就突然就转到了杨-米尔斯方程以及粒子物理了? 王浩摇头道,“很不顺利,用了差不多有一个月才有了成果。”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