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王浩的功劳? 开玩笑! 虽然王浩只是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但任谁都知道他可比主任重要多了,甚至说只要是王浩开口,主任可能会立刻下去。 这就是强大的个人影响力。 在研究有成果以后,王浩每天都会来实验组,他交代的第一个工作是,多制造一些新的材料。 王浩对邓焕山解释道,“新材料要做详细的检测,不仅仅是超导温度、元素组成,还要用在交流重力实验上,检测材料的具体拓扑性态。” 后者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是基于半拓扑理论进行的,任何一种有价值的材料研究出来都肯定要做交流重力相关的实验,来检测材料的‘拓扑性态’。 这对于完善半拓扑理论很重要,也对于后续的研究很重要。 通过交流重力实验,就可以完成材料一部分的拓扑架构,能够以此作为突破口,继续后续的研究。 王浩也是有点发愁的,“虽然现在的进度很快,等研究还是要一步一步来。我们的计算组已经跟不上了进度了。” 这是限制研究的主要问题。 虽然已经制造出了119k转变温度的材料,但实际上来说,他们已经无法塑造新材料的拓扑性态。 简单来说,就是无法完成新材料内部的微观形态几何塑造工作,接下来的研究也就失去了理论支持。 代数几何工作组,计算根本跟不上研究进度。 在这方面,傅向东做了工作报告。 “我们现在已经分析中八种双元素组合对应的超导转变温度。” “每一组都是实验研究直接相关的组合,但是,双元素组合的分析计算工作,依旧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数据基础,才能够去更精细的分析元素组合之间的关系。” 这次的实验总结会议,不止是傅向东参与了,何毅、刘云利也参与进来,他们是代表交流重力实验组。 交流重力实验组主要是配合做交流重力相关的检测,来给代数几何组以及理论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王浩把核心的人员,全部召集在一起,就针对理论能给应用的支持进行讨论,但最终得到的结果并不太好。 现在的理论已经明显跟不上研究进度了。 就像是阿迈瑞肯那边所说的,他们需要先完善双元素组合所对应的超导转变温度的数据库,才能够进行下一步应用的研究。 现在他们则是已经完成了,理论支持之外的材料研究。 这就导致理论已经无法提供太大的帮助。 王浩感觉稍稍有些失望,他是一些希望研究能一步步进行下去,而不是因为某些原因停滞下来。 当然材料研究方面还是能够有进展的,即便是没有理论相关的知识,他们可以在工序上进行改进,也就是材料的制备过程上进行调整改进。 所以,王浩就继续留在实验组,并参与到材料制备的研究中。 很快。 王浩组织进行了第二次的实验论证。 这一次的实验论证,和上次不同的是,每个参与会议的人都积极的发言,踊跃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他们的精神面貌都会上次不一样了。 第二天的时候,王浩又做出了总结,写了一些工序上的调整策略,并交给了邓焕山来负责实验。 然后,等待就好了。 …… 五天后。 王浩正坐在办公室里,耐心的指导邱会安整理证明内容时,邓焕山发来消息说,研究制备出了新材料。 “两种材料,看起来都还不错。” “有一种的颜色比上一次重一些,但我感觉比上一次还要好;另一个差一点,但也有价值。” 邓焕山对新制备出的材料做了一个简单的评估。 王浩还是耐心的指点邱会安,告诉他怎么去整理证明过程,还说了一些论文格式之类的内容。 之后他才去了超导材料实验组,见到了邓焕山说的两种材料。 这两种新制备出的材料,依旧是薄膜材料,容器内就只有薄薄的一层,有一个银色的材料,比上一次还要亮一些,另一个的颜色有些昏暗。 “我觉得颜色差的那个更好。”邓焕山说道,“按照我的经验来说,颜色发亮的说明金属含量高,但相对的,超导临界温度可能会低一些。” 王浩听着轻轻点头。 因为材料只是刚制备出来,性态还非常的不稳定,没有办法直接做检测。 他还是找到了制备过程,自然的看了起来,心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