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波形成后的传播方向,也就代表了引力场的方向。 他们在实验中制造的引力场是向下的。 正常逻辑来说,引力场方向是向下的,后续传播覆盖的范围也会向下延伸,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实验中就能发现,后续延伸依旧沿着s+和s-波的传输方向。 实验中,距离设备5500米到5700米范围内,形成了s波主要影响区域,并制造出了1.79倍率的引力场。 这一片区域中,各位置的引力场强度相等,也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空间扩展范围。 引力场的方向和s+、s-波的传输方向,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因为所形成的空间s波,已经不能够用‘波’来理解,‘s波’也只是便于理解的代号而已。 ‘s波’,实质上已经是‘空间力场’。 就像是正反物质相互抵消的反应,因为正反物质已经抵消,再没有速度和质量之说,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惯性’。 所形成的能量会在原点爆发,并向四周扩散的,和正、反物质原本的方向无关。 s波,不是波,而是一种空间力场,其本质和星球引力相似。 在形成一个稳定空间力场的情况下,力场作用的后续影响是不确定的,也许像是纯粹的能量爆发,又或者星球的引力一样,会向着四周扩散,也许是单纯冲击一个方向。 实验制造的s波就是后者,冲击方向则是沿着s+和s-波传输方向,覆盖距离设备5800米到7900米范围。 “这是巧合,还是说后续影响范围永远朝着s+和s-波范围延伸?” “又或者,后续影响范围是可控的?” 王浩提出了这个问题以后,其他人都跟着思索起来,也马上回馈了正确答案。 后续影响范围可控! 王浩并没有让其他人说明想法,而是继续说道,“这就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主方向。” “之所以从这个方向去研究,是因为我们的理论还不完善,如果能完成这一部分理论,我们就能让技术有很大的提升,甚至是质的提升!” 实验组的人有些不明所以,但理论组的人都明白过来。 过去一段时间,他们是在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同步进行研究的,纯技术层面上,研究已经达到了高点。 换句话说,以现有的理论对于设备进行改进,也很难有多大提升空间了,没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单纯去研究主构造或同向电流问题,也根本不可能让技术有多大的提升。 现在制造的引力场强度为1.79倍,释放距离为5500米,即便在技术上进一步改进,最高强度也不可能超过两倍,释放距离也不可能超过一万米。 想要突破以上两个数值,就必须继续去完善理论。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 比如说,就是找到另一种比β-cwy-137材料性能更好的材料。 显然,材料方面的突破,比完善理论和技术更加困难,没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寻找新材料完全凭借运气,看起来根本没有希望。 …… 引力场后续影响方向的研究还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止关系到理论问题,本身也是引力场影响方向的控制,他们所制造的引力场,稳定的中心区域就只有两百米左右,而后续影响范围超过两公里。 后续影响范围,比稳定的中心区域范围要大的多,直线差异就高达十倍,而体积的差异就更大了。 这就像是核弹爆炸,爆炸的中心区域并不大,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