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腻,擅于吃甜的人倒还罢了,若是寻常人,用不得几颗便要堵住喉管。 可偏偏有四种口味,不一一尝过怎么甘心? 每每这个时候,师雁行便会悄然出现在桌边,笑容甜蜜且善解人意道:“甜食配些清香茶水最是相宜,且春日品茗赏花,更是雅事。” 五公县二十年前重新规划时颇整修了一番,如今道路两边都栽种桃杏,并不许百姓胡乱破坏、采摘,时不时还会请专门的果农来除虫施药,十分茂盛。 如今已是二月底三月初,有几株杏树位置最好,每日最先沐浴阳光,又靠近店铺厨房,受热最多,开的也最早,此时枝头竟已俏生生绽开几朵粉色小花,娇嫩的花瓣在料峭春风中簌簌发抖,可怜又可爱。 为此师雁行还特意调整了店内桌椅布置,大部分食客们在室内用餐时,抬头便可瞧见屋檐下斜斜探出来的几支粉嫩杏花,在缭绕的烟火气中平添三分风雅。 用后世话说就是:起范儿了! 会在店内坐下慢慢品尝蛋挞的,大多家境富裕,听了这话深以为然,便叫茶水。 师雁行便会朝对面茶楼吆喝一嗓子,不多时,自有小伙计提了来。 而每每对面茶楼的客人抱怨茶点不多,花样不新时,训练有素的小伙计们也会笑着推荐:“对面师家好味的蛋挞极好,又软又嫩又香又滑,从本店点单可以优先派送,客人可要几只尝尝?” 时间一长,好多人都直接把这两家做兄弟姊妹店,瞧见一边客满,便头也不回去另一家。 反正都一样嘛! 如此一来,两边相互得益,营业额都有了小幅增长,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客满无法容纳的窘境。 又是夜幕降临时,外头陆续亮了灯,将淡淡的夜色驱散了些。 也不知什么时候下起细细的春雨,将那些灯光都笼成一团一团橙黄的光斑,朦胧可爱。 雨丝密集地击打在窗棱上,沙沙作响,偶尔有风拂过,便似纱帐般斜织起来。 喧闹的一日的师家好味重归宁静,胡三娘子却还在勤勤恳恳地捣奶。 “噗嗤,噗嗤……” 人工手动提取黄油、打发蛋清和奶油绝对是个惨无人道的大活儿,饶是胡三娘子体能过人,每天做完也像去健身房撸了两小时铁一样,酣畅淋漓。 作为前任相扑手,胡三娘子曾年复一年接受过更加残酷严苛的训练,这点运动量其实并不算什么,甚至流汗和足量运动还会让她觉得快意。 只是有些枯燥。 说老实话,她时常觉得恍惚,总怀疑如今的生活跟最初设想的似乎有点出入,但……终日好吃好喝的享受又婲时时麻痹了她的神经。 我想说什么来着? 算了,这大排骨真香,吃了再说。 师雁行对捣奶工具进行了数次改良,如今已经基本定型: 捣黄油的是借鉴了西北人民的传统工具,一根长柄木棍下端卡入圆形“木盘”,充分搅动后牛奶就会水油分离,变成黄色固体和清浅的白色水状物。 而那黄色固体控干,彻底凝固后就是黄油。 至于打发蛋清和奶油的工具,直接参考了后世打蛋器。 师雁行找了城中的老匠人,如此这般说了一回,还真就做出来了: 利用榫卯和齿轮结构,像原始的电影放映机一样,人在侧面手摇,就可以调动木质齿轮,进而带动那只用破开的竹片绑成的笼状打蛋器。 人的身体结构决定了手臂侧面上下摆动比平面摆动更省力更轻便,有了这款打发器,效率嗖嗖的。 第一次亲眼看着水状蛋清在自己手中逐渐变成白色固体时,胡三娘子惊得目瞪口呆。 这是什么戏法? 而等她看着师雁行用这些“蛋清”第一次成功烤出蛋糕底胚时,竟有些见怪不怪了。 嗨,小掌柜嘛,她干啥不成? 就算有朝一日突然从烤炉里掏出来一头牛,她都会本能思考下回该喂多少草! 没有现代化烤箱没关系,砌土炉。 没有烤盘没关系,去街上瓷器行搜罗大浅盘…… 原始烤炉无法智能设定温度,而偏偏烤蛋挞和蛋糕胚所需要的时长和温度又不一样,她不得不反复试验,不断记录所需要的炭量和时间,收获残次品无数。 残次品都被大家吃掉了,从原本的惊艳,到现在都有点麻木了。 不涂抹果酱和奶油的蛋糕胚……它就是块鸡蛋糕嘛! 再好吃也是鸡蛋糕! 当然,鸡蛋糕卖得也不错就是了。 直到三月初三,师雁行才终于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品: 浅金色,手感干爽有回弹,内部细致蜂窝状,没糊,没裂…… 完美!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