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扶乱唐

第570章 上半场结束


族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这么一来,那当然是不管是什么领域都一片向好的发展了。

    而且在前期,李隆基虽说在思想上的确是主张无为而治的,但是他心里面想着的是只有方方面面的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才能无为。

    所以在吏治上,李隆基丝毫没有手软。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

    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这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

    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制度,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到了武则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开,因此将这种制度也就废除了。

    重视县令的任免。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

    不仅仅是制度,就算是在开元前期的选人用人上面,李隆基的眼光那也算是相当的独到的。

    他在那个时候深知用人乃治国根本,而且其也很善于发现人才。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通晓治国方略,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而最终之所以落得个那样的结果,其实不过就是因为当李隆基以为大唐的方方面面终于算是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了,终于可以达到真正的无为了的时候,他恰恰就信错了人了,这个人自然就是把大唐给折腾的够呛的李林甫。

    要是李隆基没把李林甫当成是一个治世之能臣的话,大唐是绝对不可能会变成这么个样子的。

    一个李林甫,再加上李隆基的放手,直接就导致了一个开元盛世在瞬间崩塌。

    李倓这些年虽然从来就没有跟朝堂上的人提到过这个事儿,但是他一直都在潜移默化的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他们,而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让他用正确的人,执行正确的政策。

    而到了现在,李倓基本上已经能够达到让自己的朝堂自动化运转的程度了,他知道,自己的影响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

    这样一来,李倓在大唐的上半场基本上也就结束了,而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在大唐的后半生其实才刚刚开始,毕竟自己的年纪在这放着呢。

    在大唐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之后,李倓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只缘身在此山中。

m.xiape.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扶乱唐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