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忠带人上前,还礼道:“我等不敢称先生。” 方孝孺哈哈大笑,目光扫过众人,敬仰不已:“诸位可是贤人之后,若不敢自称先生,那天底下谁人还敢称先生?请。” 冉忠淡然一笑,抬头看去,只见朱允炆已抬脚迈出大善殿的门槛,连忙上前行礼。 朱允炆快速走至,托住冉忠的手,笑道:“古有七十二贤人,今有七十二先生,是朕之荣耀,大明之文福。诸位,请进。” “草民等愧不敢当!” 冉忠等人感动不已。 “当得!” 朱允炆拉着冉忠,带人进入大善殿。 大善殿,皇上读书之地,这里藏书无数。平时朱允炆看书都是在武英殿或后宫,很少来大善殿,但接待这一群人,武英殿不合适,奉天殿不合适,想来想去,最好的地方,也就是这大善殿,因为这些人来的目的,就是两个字: 大善! 冉忠入殿,听闻耳边传出礼乐之声,看向两侧编钟,不要赞叹朱允炆的用心,侧身介绍道:“皇上,臣不负所托,在安全局、各地官府的支持下,找寻到七十二贤人中直系或旁系,合计三十家,七十二儒。” 一三十岁左右,温谦儒生上前:“草民颜宝,颜回五十四代。” “颜回之后?” 朱允炆连忙起身,颜回在孔子七十二贤人中,位列第一,其后人能出山,对于朱允炆的计划大有裨益! “先生请入座。” 朱允炆亲自安排。 颜宝还礼,寒暄两句方入座。 “草民闵行,闵子旁系,第五十二代。” 一四十余岁的先生行礼。 朱允炆笑道:“孔夫子说,孝哉,闵子骞!朕看你闵行,也是一仁孝之人。” “任不才,任不齐旁系,第五十二代。” “《忠孝》、《言行》、《治道》、《进贤》、《刑赏》、《礼教》,可都是任子留给我们的财富啊。快请坐。” 朱允炆十分有耐心,一一见过,无论其是哪一家贤人之后,都如数家珍,将其祖先夸赞一番,然后安排入座。 冉忠、颜宝、闵行、任不才等七十二人被朱允炆如此礼贤下士的态度所感动。 朱允炆看着众人,示意方孝孺等人也一起入座,方说道:“疏浚会通河,河尚未挖通,倒让朕先挖出贤人之后,当真是可喜可贺。” 冉忠笑得有些勉强。 本来冉家到这一脉早已没落,自己只不过教导下孩子家学,心甘情愿当一百姓,哪怕是征调前往挖河,也没有亮出自己的身份,否则不说换一官半职,但凭冉子的名头,也足以让自己免于徭役,说不得还会被请到县学、府学当训导或教谕。 可洪武朝的风风雨雨,让冉忠没有半点出山的心思,但会通河疏浚中朝廷的改变,绩效法的施行,新奇的混凝土石板,宽松的政治风气,都让冉忠感觉到了朱允炆不是一个简单的帝王。 即便如此,冉忠也不想出来为官,可人在大明,身不由己,衍圣公孔讷的死、青州事变,并没有泄露自己的身份,结果去年夏天来了三个家伙,一个胖瘸子、两个瘦猴子,围着自己问东问西,还写什么实训报告,估计就是他们捣得鬼,把自己调查了个底朝天,结果被举荐到朱允炆这里。 皇上下旨要见,冉忠想推也推不掉。在大朝觐之后赶至京师,之后就是秘密使命,出京师,找人,经过大半年,回京师。 这不是挖河挖出来的,是被人刨出来的…… 朱允炆寒暄一番,严肃起来:“朕命冉忠寻你们而来,是有一件天大之事想要你们帮朕完成,虽然冉忠说服你们出山,定是说出了这个理由,朕还是要亲口说,大明需要你们这些贤人之后,为家,为国,为大明江山,天下太平!” 颜宝侧身拱手:“皇上,我等虽家族没落,声名不显,然身上流淌着祖先的血液,家国之义,江山之本,我等不敢忘却。” “我等不敢忘却!” 众人齐声。 朱允炆凝重地点了点头,道:“眼下安南胡氏父子弑君夺位不说,还诈降大明,杀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