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去谈论。这大海之外的天地,你可并不了解,莫要说四年半,就是五年,十年航行也容得下。你应该等着听好消息,郑和一定会回来的。” 叶耕疑惑:“他回来未来就能减少农税?” 朱允炆斩钉截铁:“没错!” 叶耕呵呵笑了:“若真如此,我可要多活一段时间,至少也得等到郑和回来,是吧?” 朱允炆握着叶耕苍老的手,认真地说:“郑和回来之后,你会知道,全天下人都会知道!到时候,叶公可不要惊讶。” 叶耕与朱允炆边说边笑,走走停停,终返回了山下的小村落里。 叶耕对于亲和的朱允炆很是欣赏,拉着朱允炆进入了书屋,书屋里的书实在是太多了,几乎堆到屋顶,一本本厚重的古书堆出了一座小型的图书馆,就连桌案上,也只留下了小小的笔墨空间,其他地方都是书。 朱允炆拿起一本古朴的《临川先生文集》,翻看看去,只见: 人君能敕正则治,不能敕正则乱,所以敕之不可以无,其为一也。……时有难易,事有大细,为难当于其易,为大当于其细,几者事细而易为之时也,故人君不可以不知几。 这是王安石的大作。 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拗相公,他凭借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勇气与魄力,开启了一场继商鞅变法之后的又一次全面变法。 叶耕扫了一眼朱允炆看的书,叹息道:“可惜拗相公没有生在建文朝。” 朱允炆将书放下,摇了摇头说:“若拗相公当真生在我朝,朝廷也未必敢用他。” “为何?” 叶耕有些意外。 朱允炆笑道:“因为拗相公不会用人啊,变法之事,绝非个人之事,他所选用之人,多有缺陷,甚至是小人,依靠着这些人,即不能提出建议,也不能推行举措,即没有反馈问题,也没有及时跟进,只坐在上面,高高在上,筹划执行,如此变法,又怎能成功?” 叶耕肃然,进言道:“拗相公选人不当,确实害了变法。只愿朝廷选得良才,新政延续,造福百姓。” 朱允炆坐了下来,与叶耕坐论治国之道。 叶适等人在赋予永嘉学派内涵时,主张在史料中寻找富国强兵之道。叶耕践行了这个思路,一生中阅览了大量的史料,与朱允炆谈论起历史更是信手拈来,侃侃而谈。 朱允炆通过与叶适的争论,汲取永嘉学派的观点与思想,思考如何使用永嘉学派这一柄利剑,劈开理学这一座大山!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朱允炆的国书 思想的嬗变需要温和进行,不应如施了猛药,让一个思想直接取代另一个思想。 人的认识与接受程度,是伴随着时间、宣传进行的,觉醒带动蒙昧,先进带动落后,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缓慢推进。 朱允炆深入了解了永嘉学派,并破除世俗约束、理学桎梏,将永嘉学派传人与学说引入温州府学,种下了思想解放的种子。 与其他种子不同的是,思想与学说有着特殊的感染力、传播力与生命力,一旦站住脚跟,在这个文教大行的时代里,定会掀起风潮! 翌日。 温州府学教授孙安、训导陈良佐等亲自至叶耕家中,以府学高规格聘请叶灵儿为训导。 叶灵儿清楚自己进入府学是为了家学学问,为了传播永嘉学派,而非是搔首弄姿,博名取利,盘起长发,头戴四方帽,身着玄衣,不施粉黛,如一俊俏郎君。 朱允炆看着大明第一个女训导,严肃地说:“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由此可见,女子辅天下古来有之,万望你能将家学发扬光大,他日有所成,国子监当有你一席之位。” 叶灵儿肃然行礼:“臣定不负隆恩。” 朱允炆微微点头,对孙安与一旁的何文渊说:“她是温州府学训导,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