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还嚷嚷着要让皇帝将好官石炳生给放了的百姓,在听完圣旨后,话锋一转,直接开始歌颂皇帝真的十分的仁德。 石炳生犯了那么大的错,皇帝没有杀他,只是将他革职。 却不知道,这件事里,石炳生已经失去了所有,他没了功名,也没了名声。 因为皇帝将他直接钉死在了耻辱柱上,他没有管理好石家,没能做到明察秋毫,给整个石家带去了难以磨灭的耻辱。 圣旨下达的第二天,之前在京城中到处宣扬的声音就不见了。 以后也不会再出现。 短短四五天,舆论大反转,沈玉耀看了一场皇帝布置的杀局,皇帝的对手,想要捞一把石炳生的人,输的遍体鳞伤。 石采文用去合川为代价,求她不要让石家沦落到郑家一样的下场。 沈玉耀做到了,当时她还觉得石采文想太多,石炳生犯得那点儿事,怎么可能跟郑家比。 她同样想过皇帝可能会鸟尽弓藏,但她没想到,后续会发生这么多事。 沈玉耀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朝堂上的大臣,他们是被裹挟着前进的。 很多时候,他们做的事情不是他们自身意愿,而是一个利益群体的意志。 就好像此次石炳生的事情,若光是石炳生自己,他肯定不会煽动百姓。 他既然选择直接将石晓晓爆出来,那就是已经做好一切准备,不打算挣扎了。 是外面的人在自作主张想要帮他,结果弄巧成拙。 一切尘埃落定,沈玉耀再次站在了皇帝面前,皇帝又问她,“这件事,你打算如何处理?” 皇帝希望沈玉耀能明白下手要狠,手下留情会后患无穷的道理。 “按照父皇的旨意便是。” “你觉得不好?” 皇帝有些惊讶,他还以为看到有人煽动民意,逼迫君主的时候,沈玉耀会很不高兴。 没有人喜欢被别人教做事,更不要说还是被别人强逼着按照他人的想法去做事。 为帝者更是如此,说一不二的皇帝,更不可能任由一群不敢露头的鼠辈指挥。 但是沈玉耀一点儿都不生气,甚至还觉得他做的不太对? 沈玉耀点点头,“利用百姓的人,不止是对方。” 皇帝不也在煽动民意吗?只不过他用的方法更加光明正大。 从始至终凑没有人真的在乎过百姓的想法是什么,贵人们只知道,自己需要百姓们想什么。 如此肆意妄为的操控百姓,让百姓如同傻子一样,在他人划出的范围里打转,沈玉耀看了很不舒服。 皇帝眯着眼,看了沈玉耀一会儿,最后叹口气,“玉阳,你会被百姓拥护,但你永远不是一个好皇帝,也不会成为让人交口称赞的皇帝。” 因为沈玉耀的想法,和大多数高官显贵格格不入。 她竟然,会将自己放在百姓的位置。 要不是确定沈玉耀没被人冒名顶替,皇帝几乎都要以为站在他面前的不是真正的沈玉耀,而是一个原本是平民的人。 沈玉耀沉默了,如果将百姓视作棋子,视作可以随意摆布的宠物,才能做一个好皇帝。 那她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也永远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皇帝。 “但父皇很欣慰,玉阳,你很好。” 皇帝笑了,如果每一个继任者都只走前人走过的路,那就是无能之君。 因为没有自己的脑子,那迟早会被大臣架空,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清楚的人,如何拥有明确的目标,去治理整个国家。 “但你要记得,治大国如烹小鲜,一定要谋定后动,逐步施为,切忌急躁冒进,不然则如空中楼阁,毫无根基,轰然倒塌。” 皇帝什么都不担心,就是担心沈玉耀步子迈得太快,沈玉耀的脑海里有太多新奇的东西了,她对这个国家有很多很多的期望,恨不得马上实现。 但这么大一个国家,哪儿能说动就动啊。 每一次大动作,都意味着死亡与新生。 沈玉耀直视皇帝满是期待的眼眸,重重点头,她已经明白了,为君之道究竟该怎么走。 皇帝欣慰的笑了,他眼角的皱眉已经很明显,眉间门更是有了深深的两道印记,整夜不眠导致他眼下青黑一片,食欲不振让他变得瘦弱惨白。 他身上已经有了沉沉暮气,就像是生命力即将耗尽的朽木,很快就会失去最后的光泽。 新阳元年,四月初一,新船建成,工部侍郎朗沪宁上书,请太女莅临造船厂,观海船出海。 沈玉耀允,初三日,携禁军三百余名,宫人数十人,以及属官一人,至芦苇县。 自从被沈玉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