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接过这个话题,又低头读了一遍手中的信。 “您也读英文小说?” 王克飞循声抬头。原来黄君梅发现了书架上那三本崭新的英文书。 它们本来是王克飞想送给海默的礼物。 王克飞尴尬地回答:“哦,我哪儿看得懂英文啊,只是装点下书架而已。” 黄君梅的一侧嘴角上扬,笑了一笑,似乎并不相信王克飞的说辞。 “那您知道这些书的名字吗?” “有一本是《远离尘嚣》,另两本是……”王克飞在记忆中搜索了一下,发现早已不记得店员告诉他的书名了。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和勃朗特的《呼啸山庄》。”黄君梅回答,“我最喜欢的是《呼啸山庄》。” “哦。原来黄小姐也对外国小说这么了解,”王克飞心虚地说道,“反正我留着也没什么用,能把书送给你吗?也谢谢你亲自把信送过来。” 黄君梅展露了笑脸:“谢谢您啦。那我就不客气了。” 黄君梅告辞后,王克飞的脸色又阴沉下来。他坐下来,反反复复读这封勒索信。他心中有无数个问号:这封信是真的吗?黄君梅之前为什么不拿出来?她知道我已经结案了,为什么现在又拿给我? 信纸上的那些字一看就是有人故意伪装的,歪歪扭扭的。会不会——虽然王克飞也不愿意这样揣测——是黄君梅伪造的呢?因为她的后母捧红了她的好友陈海默,而不是她,所以她出于忌妒,伪造了这样的信,给陈海默和黄太太制造麻烦。 但如果信是真的呢?它和陈海默的死有什么样的联系?王克飞突然想起了验尸报告,陈海默还是处女,她会有什么“卑鄙”的过去呢? 唯一能破解的切入口,或许只有一个。 那就是陈海默的父亲陈逸华。如果是关于海默的过去,那么他一定还有没说出口的秘密。 第14章 陈逸华面无表情地请王克飞进门。王克飞自觉地在门口垫子上蹭了蹭鞋子,才踏上这光亮的木地板。 陈家光线昏暗,厚厚的窗帘挡住了外面的阳光,像一个地窖。空气中弥漫着烈酒的味道。陈逸华眼袋浮肿,在眼睛下有两片黑影,头发上像落了一层霜,好像老了二十岁。 “我今天来,是想和你再确认一下尸体的事。”王克飞背着手,站在门边说道。他知道自从自己坚持火化了陈海默的尸体后,已经不再受这位父亲的欢迎。 “尸体都没了,还有什么好确认的?”陈逸华不友好地问道。 王克飞把目光移到陈逸华的脸上,问:“您真的不记得海默是否拔过牙了吗?您也不记得她的哪个部位有痣或者胎记?” 陈逸华愣了一愣。他低下头,慢慢走回到桌边,坐了下来,没有回答。 看他默然不语,王克飞开门见山地问道:“陈海默是不是你们的亲生女儿?” 看过黄君梅带来的那封信后,王克飞自然有了一个判断:写信的是陈海默的父母,这封信关于“尽孝心”的措辞才解释得通。 “我们遇到海默的时候,她已经快十一岁了……”陈逸华叹了口气,把桌上的酒瓶拉近自己,“我太太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怀孕。所以我们收养了海默。”如果真想收养孩子,海默的年龄似乎大了一些吧? 大概看出了王克飞的心思,陈逸华解释道:“我和我太太的生活一直颠沛流离,起初也并没有特意收养孩子的打算。想必你也听说了,我们在维也纳乡间出了一次严重的车祸。她的脊椎受伤,卧床九个月。我的臂部也受伤,之后很难再保持以前的弹奏水准了。在休养出院后,我们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回到上海探亲。在海外时我们曾资助过土山湾孤儿院的乐队,因此在那次行程中马修士为我们安排孩子们表演节目。海默就是其中之一。”他为自己倒酒,双手颤抖得厉害。 王克飞望望墙上的照片。照片里慈祥端庄的老女人依旧眼角带笑地注视着房间里的每一个人。 “哦,陈海默也是你为她取的名字吧?”王克飞问。 陈逸华点点头:“她以前没有正式的名字。孤儿院的人只是叫她小山。一座山的山。” “在你们收养她前,了解过她的过去吗?” 陈逸华喝了一口酒,紧紧地皱着眉头,似乎在忍受酒精在舌根的烧灼。 “过去?什么意思?我们怎么会调查她的过去呢?她当时才十一岁,还只是个孩子啊。” “你们也不知道她的亲生父母是否活着?”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