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传统。在新部队之中编入一定数量的老兵,以加快新部队的战斗力形成。 要是单纯的拿新干部、新兵组建的部队,直接拉上战场,那不叫编练锻炼部队,那叫让新兵去送死。眼下王德耀手中的两个团,正是这样的部队。部队是新部队,但是实际上是以老带新。 而且这两个团在空运到林西战场之前,考虑到林西战场这里可能会面对的形势,总部还从刚出院的伤员之中,专门调拨了五百人给这两个团,作为骨干和机动力量使用。这两个团实际上,是两个加强团。装备虽说比不了老部队,但是实际上也差的不太多。 虽说没有装备自动步枪、通用机枪等一些自动武器,但是王德耀在接手之后,从王光宇在林西战场上缴获的武器之中,要了二十四挺九二式重机枪。在临来的时候,本着不空手而归的原则,又从总部后勤部那里硬要了储备的,海拉尔战役缴获的十二挺水冷苏制马克沁机枪。 三十六挺重机枪,他编制了四个重机枪连,专门在重要方向集中使用。作为现在的一支军队,重机枪是最基本的配置。哪怕这支军队再穷,重机枪至少也会配备一些。作为营一级主要支援火力使用。 但是将三十六挺重机枪,编组成集群的方式使用,那恐怕威力就绝对非一般的重机枪连可以相比了。要知道即便是日军,一个师团的重机枪数量也不过七十二挺。而王德耀手中不算两个团各自原有的十八挺重机枪,仅仅这三十六挺重机枪,就相当于日军半个师团的重机枪配置。 这么一搞下来,这两个团虽说与老部队的确还有一些差距。主要是炮兵装备和步兵火力上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在普通的步兵支援火力,还要好一些。尤其是机枪的数量上,还要高于一般的老部队。 因为考虑到总部目前手中江北转交,战场上缴获,以及通过其他手段收集的对于抗联来说,已经算是老式的步机枪储备数量还比较多。而新式武器,特别是通用机枪的储量相比却要少的多。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弹药也即将过期,在不用掉只能报废。 以及考虑到使用缴获日军弹药的原因,所以运往关内的武器之中,缴获的日军武器也占了相当的一部分。抗联虽说将江北支援七九口径的武器,大部分都转给了关内部队,但是眼下抗联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储备。 特别是关内非主流的法式口径武器,抗联手中的数量还是相当多的。通过海拉尔一战,手中苏制轻武器的数量,也不在少数。这些口径武器,在关内战场上都是非主流口径。即便移交给关内部队,弹药补充也相对困难。所以这些武器,抗联一直还都作为储备武器使用。 而且各个新编团,大部分都是由地方部队加上新兵团升级来的。按照抗联目前的轻武器配置,各二级军区下属部队,除了军区直属独立旅之外,一般并不配置新式的自动步枪与班用机枪。绝大部分,都还使用的是老式轻重机枪。 即便是各个二级军区直属各个独立旅,也没有配备通用机枪、十四毫米机枪和二十三毫米高炮。通用机枪一般是以法制、波兰造或是日制重机枪代替,十四毫米高射机枪和二十三毫米高炮等防空武器,装备的还是二十毫米高平两用炮。 只不过轻武器,都已经换装为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编制之中也有一部分无后坐力炮和重迫击炮。之所以没有全部换装,除了库存的这批武器不能浪费之外,也多少考虑到弹药的储备,以及新式通用机枪目前的产量在保证主力换装,以及需要保留一定的储备之外,还有一定的不足。所以地方部队按照建制不同,换装的速度和配置的情况也不同。 最关键的是作为地方部队,这些军区部队换装都被排在第二波次。而且他们在接替主力与日伪军对峙的时候,为了尽可能的保密,也就没有全部换装。至于分区的部队以及各个新编团,则并没有太多的必要全部换装。 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这些由原各个分区部队加上新兵团升级成的新编团,还未来得及换装新式武器。还是使用原来苏联转交的波兰造和法国造的步机枪,每个团没有高炮连,只有一个苏联转让过来,经过改进的德什卡十二毫米高射机枪连。 但虽说装备无法和老部队相比,尤其是在炮兵武器和兵员结构上差距较大。但是真实的战斗力,却是远非关东军想象的那样。至少在真实的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