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711节


计大师,克里莫夫学习发动机设计制造。不仅仅是他,他在那个留学苏联的名单之中,还听到了其他不少他曾经熟悉的名字。

    第1816章 标杆作用

    在加上他们从东北选拔去苏联学习本科专业的学生,现在他们足足有近千人在苏联学习飞机设计制造、发动机的研究,以及航空材料的研究与设计。甚至还有几十个人,就在苏联各个航空设计局学习。

    尽管留美出身的他,对于苏联的科技水平,尤其是航空科技水平很是有些不屑一顾。认为抗联选拔留学生出国深造国家的选择上,还是犯了一个方向性的错误。别说美国的科技实力,是远远的超过苏联的。就连英国的科技实力,也在苏联人之上。

    西方老牌帝国的科技底子和实力,的确不是一些新兴国家能够相比的。别说苏联,就是日本也不如。苏联的航空科技水平,一直就是二流。别的国家飞机都已经大量使用铝了,他们还在使用木制或是钢管蒙布的机体。

    这一点上,完全可以从他们援助给重庆的两种战斗机看出来。从飞机的气动机构,还是材料应用,甚至是工艺与美制飞机都无法相比。普遍都是粗制滥造,甚至给人的感觉是用斧子劈出来的一样。而且日本人的飞机已经开始换代,他们却还在大量使用两种老式飞机。

    既然已经决定拿出这么一大笔的资金,去选派留学生。那么就应该去科技实力更发达一些的西方国家,而不应该去整体科研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苏联。尤其是杨震认为喷气动力,将会是航空动力未来发展方向的情况之下,更应该选择去英国。

    作为一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他对整个世界的航空研究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他认为当今世界上,对航空发动机研究最前沿的还是英国。即便是美国与英国人相比,也多少有些逊色。美国在航空材料上占一些优势,但是真正的一些核心技术还是英国人那里比较好。

    比如发动机的涡轮增压技术,英国人几乎是一枝独秀。就连美国人也是借着二战的机会,从英国人手中搞到的类似技术。英国人的梅林发动机,可以说是眼下世界上最优秀的液冷发动机。

    尤其是肯定会作为未来主要航空动力的喷气式发动机的研究上,英国人与德国人都还是比较领先的。尽管德国那里现在是想也不要想了,但是还是应该想办法去英国深造。毕竟英国人的水平,可是比苏联人要强的多。

    而且眼下的苏联人,本身也在大量的引进西方列强的发动机。他们的发动机,基本上西方的仿制产品。因为工艺的原因,其发动机的性能与原厂货相比,还相当幅度的下降。去苏联那里学,学的再多也是落后的技术。

    眼下抗联既然与美英是盟友关系,更应该选择去美英留学。最关键的是,与本土正在进行着一场规模空前大战的苏联相比。美英两国虽然也在参战,但是至少本土还没有陷入战场。去这两个地方,留学生的安全也有保障。

    面对他的不以为然,杨震只能苦笑着告诉他。美英对接受抗联留学生事情上,一直秉承着留一手的态度。抗联已经就选派留学生的问题多次交涉,但美英两国始终不吐口。即便勉强同意接收,也基本上都是与先进的航空、动力等学科无缘。

    抗联只能想办法从关内的各大学之中,以某些方面名义资助一批学生以自费留学,或是学术交流的办法去美英两国学习。国内去年去英国学习航空专业,以及航空动力专业的,就有三分之一是抗联暗中资助的。尽管只有十几个人,但这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

    就是苏联方面也不是无偿为抗联培养这批学生的,也是抗联按照全额支付了所有留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高昂的学费,并给予苏联一定的粮食援助才谈下来的。一个留学生仅仅每年的学费,抗联就要支付四千卢布。生活费用,抗联都要用粮食和煤炭顶账。

    而且在粮食方面,苏联人只要小麦等细粮。玉米和高粱,苏联人是不要的。但对于抗联来说,就算方方面面的压力再大,也得咬牙坚持。中国人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实在已经是欠账太多。

    现在想要弥补,这个代价再大,抗联也得承受下来。这也是中国人追赶世界科技潮流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错过了,将会付出的代价更加高昂。如果按照重庆方面那种散养式的培养方式,想要弥补这个m.xIAPE.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