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战斗力却是很差。用这些几乎无战斗力的部队,去执行外围防御作战或是进攻任务,一旦遭遇到日军援军反击其后果可想而知。 这种部署明显是让中央军吃肉,杂牌军为其在外围为其当盾牌,阻击日军的增援兵力。很明显开封的守军不过半个师团,面对几个装备精良的中央军根本不是对手。而眼下已经抵达豫东的一个日军师团却是齐装满员的,至于后续兵力还会有多少,恐怕只有天知道。 在其发起的反击战之中,外围的杂牌军相当于在啃骨头。摆出这么一个打法,一旦日军突破外围的阻击,恐怕这场战斗打的结果并不是会很大。面对开封不过半个师团的守军,这攻势已经打响近一个星期了,兵力和火力都占据优势的几个精锐军,却还在外围苦战。 而且在开封以西的黄河渡口,留下了整整两个军。其战斗力最强,也是装备最精良的十三军,也只投入了一个师。主力与二十九军主力,则牢牢的控制黄河渡口。以便在一旦形势不妙的时候,东出开封战场的部队,可以迅速的退回河西。 按照他们的这种进度,能拿下豫东恐怕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豫东离冀南和津浦路还有一段时间,可离皖北的日军距离,可远远近于河北。以日军一贯的增援速度来看,这次反击战恐怕更多的是打给国人看的。 至于二战区那里,杨震更是相当的无语。对于不过困守运城的日军一个师团,怎么还能打成这个程度?参战的晋绥军一直都在打酱油,以保存实力为主。中央军倒是很卖命,但是进展始终不大。 从一战区部署的态势来看,杨震很清楚一战区发起的这场反击战,与其说是借机收复整个豫东,将皖北、豫东连成一体。还不如说是打一场政治战,摆出一个架势应对国际和国内的舆论。 也许重庆方面的那位第一人,对于此次反击战很重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下面的将领,也对此次反击战也心甘情愿。部署上前轻后重,整个重点放在了开封一地。至于其他方向,杨震怎么看怎么感觉都是在应付差事。 尽管一战区的此次反击,不管是情愿与否,但也吸引并分散了华北战场上的压力,但杨震依旧不是太看好一战区,甚至整个重庆的此次反击。这算什么反击?整个战略上并未形成一个整体。零敲碎打还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单纯的为了应付政治压力,而打的这场战斗。此次反击战从一开始,心态就是很不正常。再加上下面的各级将领的心态,此次反击战一战区也许能够利用自己河北战场的态势,占据一些便宜。 但从此次发起的战役目的来看,他们的此次反击,注定了战果不是会太大,恐怕难以取得重庆方面想要的东西。中央有一定的担心这可以理解,但是也不必过于紧张,也没有太多的必要。 自美国人参战以后,重庆方面的整个心态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以防守为主,配以不断的局部反攻。到眼下在全国战局之中整体全部处于守势,三九年、四零年那种很有成效的,在大范围之内采取不断小规模战术反击,甚至是局部的反攻战役,再也没有打过。 也就是说美国人在加入战争之后,大家都认为从国力来看,对比悬殊的日本人输掉这场战争已经成为定局。这个时候从上面的最高层,到下面的各级将领,大家的心态集体发生了一定的扭曲。 在加上军费开支过于浩大,来源却日渐萎缩。大后方物价飞涨、民生凋零,军工生产能力不是在上升,而是在不断的下降。随着军队的不断扩编,但有限的军工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军队需求。 美援又是口惠而实不至,除了空军装备之外,最需要的地面武器装备援助的数量与进度皆异常的缓慢。给与的装备,都是美英在北非战场的战利品为主。真正的美援,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需要。而且重点又是以西南方向为主,其他各个战区只有少量的精锐军换装。 别说杂牌部队,就连中央军的二流部队,都轮不上美械。整个作战部队虽说规模日益扩大,但无论是实力还是装备,与部队的数量和规模,根本就无法形成正比。除了部分全力保障的精锐军之外,大部分的部队战斗力不升反降日益萎缩。 在这种情况之下,大家都不太愿意与日军拼死作战。除了西南局部战场之外,大家都在坐着等美国人击败日本人,也就是说大家都在坐等胜利。真正将心思放在战场上的人,几乎可以说寥寥无几。 前线各级将领心思各异、各有各的想法,大家的精力都没有放在作战上。尤其是杂牌军将领,将更多的心态都保留在如何保存实力上。这种心态用到战场上,这样的战斗无论打成什么样的结果,杨震都不会意外。 杨震也希望一战区的此次反击,能够打出一个精彩的局面来,至少也可以为自己分担一下压力。大家虽说各自心思不同,但在战略上相互配合一下,未尝不是不可以的。但按照一战区和二战区,目前的进度来看,杨震却不敢报以太多的希望。 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