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军群和罗马尼亚军队为主体的轴心国部队,占领了第聂伯河以南的大部分土地,占据了基辅以南的切尔卡瑟—基洛沃格勒德—尼古拉耶夫一线。另外,在红海军和红旗冰海集团军的严防死守下,德军未能攻占敖德萨,艰苦的攻城战依然在进行当中。而在基辅以东,双方沿着洛德米尔—基辅铁路线南北对峙,只不过在这一段,因为德军比较弱,红军部队不光能守住防线,甚至能进行反击。 包括罗科索夫斯基在内的一批将领,频频向南发动进攻,迫使德中央集团军群进入乌克兰的部队无法给与南方集团军群太多的支援,有力的支持了保卫基辅的战斗。 在这种情况下,摆在德国面前的有两钟选择,一是暂停对基辅进攻,让南方集团军群反过身来协助中央集团军群肃清乌克兰北部地区,最好是能顺利的从南线插白俄罗斯一刀,再来个侧翼包围,在明斯克以东地区再打一个大的歼灭战。 第二种选择,就是让中央集团军群加强攻势,尽早的突破布列斯特,只要布列斯特陷落,在乌克兰北部活动的罗科索夫斯基一干人恐怕就只能被迫后撤(除非他们真心想在敌后打游击)。 当时对于这两个方案,德军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以德军总 参谋部为首的军官群体觉得第一种方案更好,首先南方集团军群确实后劲乏力,与其无所事事的围困基辅,不如转头肃清后方的交通线路,为下一阶段的进攻打一个好基础。 不过希特勒却不喜欢这个方案,在小胡子看来,南方集团军群掉头肃清交通线路确实很保险,如果仅仅只是想占领乌克兰的话,这么做没有问题。 “我们的目标绝不仅仅只是乌克兰,也不仅仅是白俄罗斯、东普鲁士和波罗的海三国。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彻底地消灭布尔什维克,是永远的,一劳永逸的消除帝国在东方的威胁!所以,我们决不能掉头,只能义无反顾的向前进攻,一直向前,占领莫斯科、占领列宁格勒,将斯拉夫猪猡流放到西伯利亚去!” 在他看来:“一旦南方集团军群掉头,去清理一些无关紧要的斯拉夫游击队,利用这段时间,布尔什维克将从其他方向调集更多的军队前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到时候,就算我们消灭了游击队,打通了交通线又有什么意义?那时候战争将重新回到1918年的状态,围绕着一条条战壕进行反复争夺,直到德意志流尽最后一滴血!” 客观上说,希特勒的分析室有道理的,在之前的战斗中,他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并没有完全消灭红军的有生力量,对比历史上的巴巴罗萨行动,取得的战果也是远远不如。 红军顶多算是被胖揍了一顿,但都是皮外伤,根本就没有伤筋动骨。对红军来说,现在唯一需要的就是时间,只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当中亚和高加索方向的部队被掉回来之后,封堵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窟窿将完全不是问题。那时候德军的闪电战等于是提前耗尽了力量,只能陪着红军慢慢的玩消耗了。 希特勒很清楚,这种消耗战是德军所不擅长的,而且德国也没有那么多的战争资源可以消耗,一旦不能尽快的消灭布尔什维克,西边的英国佬也绝不会善罢甘休,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人进入1941年之后,也是相当的不安分,不断地给英国输血,让困死英国的计划无法取得成功。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德国不可避免的又要陷入两线作战,甚至拜那个猪队友意大利所赐,北非也处于胶着状态,牵扯了德国相当一部分注意力,万一有个闪失,那就不是两线而是三线作战了。 所以,希特勒断然不能允许也不能接受让南方集团军群掉头的方案,在他看来,时间暂时对他有利,他已经将绞索套在了伊万的脖子上,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用力的拉。只要能够不断地维持进攻,苏联很快就将崩溃,就像之前的波兰和法国一样。 一番争吵之后,元首利用自己的权威驯服了那些看不起他的将军们,不光南方集团军群要继续进攻,中央集团军群以及被大大削弱了的北方集团军群也要进攻,要用浪潮一般的攻势将俄国吞没! 9月7日,龙德施泰德命令自己的装甲部队在罗马尼亚军队的掩护下兵分两路,一路向哈尔科夫方向突击,准备一举捣毁这个重要的军工基地,而另一路则直接北上朝着莫斯科进发。 其中攻击莫斯科的集群大约有三个军约合十个师,而攻击哈尔科夫的大约有两个军约6个师。如此一来,沙波什尼科夫的压力就小了不少,虽然依然大约有40个师将基辅包围得水泄不通,但和之前相比,敌人已经少了很多。 不光是基辅方向的压力轻了,在尼古拉耶夫,德军和罗马尼亚军队的进攻也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