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宋熙宁志

第三百二十一章:工分


设合同才不正常。
  辛赞点头称是,随即介绍起这种唐钰口中所谓“筒子楼”的优缺点:“宿舍楼最大的优势便是合理利用空间,以最小的面积安置最多的人口,楼梯公用,各间封闭互不打扰,钢筋水泥结构的墙体也足够结实,不会有因为负重过多而坍塌的危险。”
  王安石缓步走入宿舍区,伸手敲击着水泥墙面,声响沉闷,的确是实心墙体,心中诧异的同时也不免生出一丝赞叹,本以为水泥只能用以铺设地面,想不到还有如此妙用,唐钰这小子究竟还私藏着多少好东西?
  因为城池在修建,原住民均被安排在军营宿舍暂住,此刻虽是上工的时辰,院中也坐着几位老弱妇孺聚在一处忙活手中的杂货,见到一众官员打扮的人群走来,不由得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也不知来人是谁,只能带着一丝惶恐与不安朝知州辛赞行礼。
  辛赞正欲言明王安石的身份,却被丞相大人伸手拦住,也悟出了相爷的目的,索性站在了一边,不再多言。
  眼见王安石在石桌旁的一只石凳上坐下,在场的几位年轻媳妇纷纷回避,只留下几位年长的老者不知所措,王安石带着如沐春风的和煦之色朝几位老人招招手,示意他们坐下说话:“几位均是这渔州城的老人吗?”
  这几位都是此生从未出过武定县的老者,虽然没什么世面,却也因时间的沉淀积累出了一点眼力见识,一众官员当中,便连身为知州的辛赞也得乖乖立在一旁,只有面前的这位身穿红色官袍的中年人坐姿魏然,他的身份自然举足轻重。
  在大官面前,哪有自己的座位,这几位老者也就站着回话。
  “回大老爷的话,我等在这渡口镇生活了大半辈子,自家的儿孙也未曾出过渔州城。”
  王安石笑着拉这几人坐下:“那烦请几位老哥说说,是旧日的渡口镇好,还是如今的渔州城好啊?”
  大老爷赐座,几人见推辞不过,只得局促着坐下,听对方如此一问,老者的面上纷纷闪现出一丝兴奋的红光:“那还用说吗,自然是如今的渔州城要比从前好上千万倍了。”
  “哦?何以见得呢?”
  “我渡口镇四周群山环绕,几乎没有平地适合耕种,往日里只能混个温饱,遇上灾年,仅有的几块田地颗粒无收,饿死人实在是习以为常,易子而食的事都发生过,如今衙门按人口发放口粮,但凡是城中百姓,只要在衙门登记造册,每月都会领到足以生存的粮食,百姓求什么?吃穿不愁便是最大的幸事。”
  王安石笑容不改,再抛出一个问题:“只要是渔州城登记过的人口便可领取口粮?百姓都无需劳作了?”
  几位老者哈哈一笑:“那自然是不行的,口粮只能保证饿不死,若想换取工分,家中的年轻人还是需要上工的。”
  “工分?”对于这个名词,王安石自然不解,他转过头望向辛赞,似乎是在等待一个合理的解释。M.XIaPe.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北宋熙宁志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