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宋熙宁志

第三百五十九章:商机


当然了,如今泸州已是一穷二白,我等只需喊喊口号稳定民心,只需确保未曾形成逃荒潮,便算大功告成,至于筹措银两一事,城中不是还有不少富户吗?发动他们募捐,总比衙门自掏腰包的好。”
  这位丁姓官员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掐头去尾之后其真实意图也不难理解,便是一个“拖”字诀,只要稳住城民,等到朝廷下发赈灾粮款,便是胜利。
  “只可惜泸州城成为废墟,想要恢复旧貌,也不知需要等到猴年马月?”
  “下官听说,三百里外的渔州城此前遭受洪灾,知州辛赞破釜沉舟,将整个城池推倒重建,也只是用了不到半年光景,如今早已是旧貌换新颜。”
  “渔州?这名字为何如此熟悉?”顾生略一沉吟,忽而脑中灵皇一闪,脱口问道,“便是那个与通判陆康签署协议在泸州城内新建宿舍楼的渔州?”
  “不错,正是此城。”听到知州大人问话,一旁又有一位下属答道,“那座渔州修建的小楼在地龙翻身之中未曾倒塌,如今是泸州城中唯一完整的建筑。”
  下属的答话落在顾生心间,字字如鼓槌一般将他的胸口敲得生疼,陆康与渔州有联系,此番重建泸州,必然比他抢先一步,如此大的功绩他又如何甘心落入旁人之手?
  “快,以泸州知州衙门的名义派人前往渔州洽谈重建泸州城一事,不惜一切代价促成此次合作。”
  与此同时的另一边,因为通判衙门倒塌的缘故,陆康名正言顺入驻混凝土小楼,经过幕僚提醒,他也认识到此次大灾同样也是自己咸鱼翻身的好时机,只要令老师看到他在处理灾后重建事宜中所作出的贡献,何愁无法晋升?
  “只是此前因为这栋小楼一事,泸州通判衙门与渔州彻底交恶,至今为止还有一笔尾款未曾结算,如今再叫本官登门求助,实在拉不下这张老脸。”
  “大人此言差矣,当日我等只是看到此楼样貌丑陋造价不低,却未曾料到它如此坚固,便连地龙翻身也奈何不得,此番前去渔州,我等只需拿出诚意,将上次的尾款结清,再提供如此浩大的工程协议,让渔州赚足银子,如此美事,他们又怎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两拨人马即刻赶往渔州,负责前去接洽的官员起初还不以为意,等到领取访客铁牌进入了渔州城,这才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同样遭受地震袭扰,泸州毁于一旦,渔州却毫发无损,单单这一点,便令他们险些惊掉了下巴。
  辛赞事务繁多,将泸州知州衙门派来接洽的官吏统统推给了王旁,自然碰上了先行找上渔州通判衙门的陆康下属,两者相见,分外眼红,知州衙门的人当即将重建泸州城的费用提高了一成。通判衙门的人自然也不能示弱,两方你方唱罢我登场,费用水涨船高,竟然将报价硬生生抬高了五成。
  面对这场闹剧,王旁在一旁冷笑着看戏:谁说大宋官员缺银子的?M.xIAPe.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北宋熙宁志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