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仁也命人出发了。 回京城的路上又耽搁了两月余,没想到,唐宋花了五个月,才行到此处。”刘瑾暗道。 高凤从袖口中拿出单筒望远镜,惊呼:“开炮,开炮!” 兴许是海盗! 若是对方在他们船上开个洞,沉下去就不好玩了。 “不许开炮!” “高凤,你敢不听咱的命令?” 刘瑾冷眸盯着高凤,要不是这太监能找到黄金州,早就被他丢下海去喂鲨鱼了。 副将们颇为为难。 这两个太监,一人是太上皇钦派寻找黄金州,一人是新皇和严成锦派督军。 “刘公公,或许这是倭寇,我等也不能听你号令,需得迎击。” “这是唐宋大船。” 副将再凝神看去,只见船头是儒裳纶巾的书生。 “唐宋向大明进贡,大明理应庇护其舰船。” 张敷华撑着身体来到船头,闻着海风就想吐,不知为何会如此。 用单筒望远镜看去,十几艘舰船在缓慢靠近。 “让他们过来吧。” …… 紫禁城,西暖阁。 太上皇弘治在殿宇中走动,翻着唐皇留下的贞观政要,心中有感而发。 “真是好书啊!” “若太上皇也能留下一部治国之书,必定福泽子孙后代。” 萧敬拍马屁道。 太上皇弘治听到这里,沉吟许久后。 “你所言甚是,皇孙可以看如何治理的天下,这就是帝王之道啊!” 片刻后,小太监跑来内阁传旨。 诸公不感觉诧异,颔首点头。 李东阳看向严成锦:“这弘治政要就由你来编修吧?” 严成锦思索片刻,以贞观政要的标准来编修,难度很高。 且要将弘治皇帝当朝时,与大臣们的对话,全部记录下来。 还得揣测每句话的用意。 “下官恐怕不能胜任。” 蒋冕却看向严成锦:“弘治朝中,你提的政要最多,理应由你来编修,我等辅佐。” 张升和崔岩点头。 一旦整理下来,就会发现有许多是此子和太上皇弘治的话。 见状,李东阳开口:“你编修此书,内阁的疏奏,就不用票拟了。” 严成锦思索片刻,以他如今的学识,难以引经据典,编修成贞观政要的水平。 能理解太上皇弘治的心情,但凡像唐太宗这样的贤王。 都会有书流传于世,像后世人出名,会写一本自传。 这是成功的标志。 看来,只能用白话文了。 “下官遵从,只是届时,还请诸公编修。” 严成锦去史馆找史官,弘治年间的时,他大抵记得一些。 但没有到记录对话的程度。 而他穿越的时间,是弘治十一年,前面缺失的部分,得去找史官要史料。 弘治元年到弘治末年的史料有缺,中间有曾经废过史官。 “看来只能问太上皇了。” 严成锦让文吏抱着史料,来到太上皇弘治的大殿。 “太上皇还记得弘治元年,到弘治三年的廷议?” “不记得。” 你自己都不记得,叫我编个…… “那从弘治十一年开始编吧?臣记得。” “……”太上皇弘治。 萧敬眼睛一直看着这些史料,不由插嘴说道:“奴婢记得一些。” 他是侍奉太上皇登基至今的伴伴,经常听廷议,对宫中大事记忆犹新。 严成锦给了萧敬一个本子,让他先写下来。 回到都察院后,开始编修简体字的字典。 明朝虽有些字体简化,但也有些用着繁体,与上一世不同。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