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对萧战再一指:“战哥,你听得懂吗?怎么不叫好!” “好!”小王爷大叫一声,狂吼狂飚似的,“噗,”皇帝又喷出茶水,老王又摔了一个茶碗。大汉们再次出声:“好!” “好!”举子们也得到提醒,大声地叫了出来。 ------题外话------ 加更送上,明天的更新上午十点,明早凌晨的没有了,赶不及。么么哒。 求票票。 第四百一十八章峨冠的小二 如果说百两黄金和编修官职掀起头一波沸腾,袁训这就是第二波沸腾。 这个太后的亲侄子,全然没有纨绔模样。 听听他报出来的履历,独力办差,而不是体面轻闲官员。他弃官从军,当年的探花,当年的将军,早就传遍全国。 也许有人说这里有太后的原因在内,但不久以前,赋闲在家的忠毅侯一篇奏折惊京中,谈论起军事来头头是道,让人不由得打听一下他往军中去的年头儿,和他在军中的事迹。这就都知道,原来这还是位英武的将军。 能文能武本就让人赞赏,他又是太后的亲侄子,也肯风里来刀里去,他最后的两句话,“功名不是纸上谈兵,你们难道不如我吗”,把举子们求名求利,热血铁骨一古脑儿的调动起来。 激动中,仔细地再看看台上的五位大人,低于三十岁的倒有四个。这四个人还全都是不到二十岁就有了功名,都下的科场,没有依靠太多的恩荫。 刚才关于阮代尚书的指责烟消云散,一开始对于摆这个高台是收拾人的心思也消化不见。 他们富家子都能行?自己们就没有这样的抱负不成。 都眼巴巴的看着袁训,都涌动着想和他做个交谈的想法。但只用说的,又怕就成了尚书嘴里才说过的纸上谈兵? 不少的人暗暗的下定决心,这一科好好的下,拿个功名以后,能在京里当官,再好好的和尚书请教。 ...... 袁训扫视一圈,把能看得到的神情全看在眼中。他觉得满意,这是他要的言简意骇,也压根儿就没打算过和他们在这里继续长谈。 在叫好声里对萧战示意退止,转身退回去,还在刚才的位置上站好,气定神闲有如高山般静止。 前科的状元孟至真稳稳走出行列。 举子们安静下来。 他们在见识过阮梁明的舌辩,袁尚书的履历,初进京时觉得自己博学的骄傲之心、文人肚子里有货,就目中无人的轻浮之心、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之心......尽皆下去不少。 对孟至真也就生出期待,心想他又能说出什么好的呢? 他们小心谨慎,孟至真更谨慎小心。M.xi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