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

第2节


麻屯、保屯两处军事营垒,之后又经过两年打造,防御能力大为增强。背靠坚强屏障,进攻当然就占有优势。三是赤壁所在的长江南岸江岸,是地势陡峭的连绵山冈,敌方难以在此停船登岸发起进攻,堪称易守难攻之地。四是赤壁对岸的乌林一带,是广阔而低洼的沼泽湿地,古代著名的云梦泽就在这里。后来高唱“洪湖水浪打浪”的洪湖赤卫队,其活动根据地也在这一带。这种沼泽地带,兵法中叫做沮泽,属于必须立即离开的几种险恶地形中的一种。《孙子兵法·九地篇》就教导我们说:“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圮地则行。”水草丛生的沮泽,属于圮地之一,碰到圮地要赶快离开。圮字的意思是什么?是崩溃,周瑜迫使你曹操,在对岸那个要使人崩溃的地方去立足,曹操还能不崩溃吗?总而言之,周瑜在地利上就已经占了先机。

    玄机,还藏在江流中。笔者研究三国,不仅重视书面文献,而且一贯重视对历史遗迹的现场考察和对考古出土文物的细心研究,并且将三方面的资料相互印证。据笔者本人多次实地考察,长江此处的江段,先从西南流向东北,刚刚流过赤壁,就急剧转向正东。赤壁上游,江面宽度在一千五百米左右;而赤壁下游,则猛然扩大到三千米以上;唯有赤壁所在的江面,仅有一千一百米左右,如同哑铃的手柄,中间小而两头大。由于江面迅速收窄,流速随之增大,因而水流非常之湍急。加上流过赤壁的水道又猛然右拐,转向正东,汹涌的水流冲击北岸受阻,对后面形成强力的冲顶,使得赤壁江段的水势更加湍急复杂。在此操纵非机动的传统木船,还要对敌作战,冲锋转弯,绝非短期就能练成的本领。孙吴的水军,那都是船上生,船上长,在此如履平地。而曹操的大军来自北方的马背上,占领江陵后临时抱佛脚,上船训练了几十天,好比是在驾校中刚刚学会了点火起步,就放到水情如此险恶的长江之上,同孙吴水军去较量,去pk。老实说,就是周郎不用火攻,曹操也肯定赢不了。

    讲到这里,两年前周瑜攻占麻屯、保屯的军事价值,就充分显现出来了。人家周瑜周同学,早就在赤壁这里,认认真真做了足足两年的功课;你曹操曹同学初来乍到,连一天作业都还没有做,怎么比?没法比!难怪周瑜当初敢对孙权发出豪言壮语:“瑜请得精兵三万人,保为将军破之!”他心中完全有底啊!

    其实,周瑜发动的这场遭遇战,就是对曹军水上功夫的真实测试。大打出手咱们还不忙,先探探对手的功力如何,这就叫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又重视敌人。那么测试的结果怎么样呢?

    不测不知道,一测哈哈笑,因为对方的弱点完全暴露了!由于水情险恶,驾船功夫太差,二十多万人的船队又过于庞大,情景正如《三国志》卷五十四《周瑜传》中,黄盖对周瑜所说的那样:“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这段文言文,要翻译成大白话,说起来才有味道:瞧瞧这帮北方来的旱鸭子啊,把这么多船驾驶得一团糟啊,个个都在搞追尾啊,全都船头碰船尾挤在一起啊!一把火就会烧得他们狼狈逃窜啊!

    说到在长江上用火攻,周瑜和黄盖那是早有默契配合的老搭档了。建安四年(199)十二月,他们就随同孙策,烧得黄祖大败而逃。《三国志》卷四十六《孙策传》裴松之注引《吴录》记载,战后孙策向朝廷报告说:“火放上风,兵激烟下,猋火所焚,前无生寇。”其中的“火放上风”一句,很值得注意。黄祖所在的沔口,又称夏口,位于从西南流向东北的长江北岸,对于江面而言是西北方的位置。寒冬十二月,从江面上向西北方的北岸发起进攻,竟然占据的是上风头,说明什么?说明吹的是东南风呀!冬天应当是吹北风,为何会起东南风?原来,北风掠过江面吹向南岸,被高峻江岸一阻挡,就会转向。由于江岸是西南朝东北走向,按照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的物理学原理,正北风就会转向成正东风,西北风则正好变成东南风。这是科学,对不对?而赤壁所在的江岸,正好与沔口的江岸一样,也是从西南流到东北,而且南面江岸还比沔口更加陡峭。北风越大,反射之后吹回来的东风也就越大。周瑜在陆口、赤壁这一线作战,整整有两年,对此处江面风向的变化,肯定是了如指掌。冬天起北风,就一定会有东风;起西北风,就一定会有东南风。一旦东南风起,对岸曹军就是九年前的黄祖,不仅风帆饱满船行如箭,而且风助火威吹向对方。由此可见,东风啊东风,哪是孔明在七星坛上装神弄鬼借来的呀,那是周郎多少年在长江上认认真真做功课做出来的啊!

    于是,周瑜向身边的老伙伴黄盖秘密下令:诈降曹操,等待风向,实施火攻。下面的结果,大家都很熟悉,就简单交代了:黄盖假投降,曹操真中计,东南风起,火烧战船,曹操从华容县境内云梦泽的泥泞中狼狈而逃,周瑜取得预期中的完胜。云梦泽呀云梦泽,简直成了曹操的噩梦了!

    在评价周瑜赤壁用兵才干之前,先简单回答两个疑问。

    问:黄盖是否演了一出苦肉计?

M.xIape.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