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踏枝

踏枝 第88节



    “就是现在的皇太后,那时她还年轻,对吴王与长公主很是关心,继母与继子女的关系极其融洽,”永宁侯叹道,“就算她生下了儿子,依旧很公正。”

    再之后,赵挥建朝大周,追原配闻氏为后,也立了颜氏。

    同时,太子之位落在了赵临身上。

    皇后、太子、长公主、二皇子赵隶,几人的亲近关系依然如旧。

    起码在那个时候,他们所有人都是这么看的。

    “吴王善战,且身先士卒,回回亲征,”回忆起先太子彼时风采,秦胤感慨万千,“你说他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行,他和林宣,拜把子兄弟,朝廷现在南面的两州六府,就是他们两人,一年时间打下来的。”

    会打仗,这在乱世是本事,可彼时建朝了,太子长时间不在京中,出征在外,朝堂上难免有话要说。

    太危险了。

    那可是太子殿下,若在战场上出了什么状况,如何是好?

    赵临不听这些,他说人有长处、亦有短处,他擅长进攻杀敌,却不擅长内政开拓,京中有父皇在、有太傅等精通此道的大臣在,就足够了。

    “徐太傅劝过吴王很多次,劝不进,也就随他了,”秦胤摇了摇头,“徐太傅后来说过,吴王有自知之明,在内政上,他确实不如他的弟弟有天分。这也造成了臣子之间分了两派……”

    这一点,不用祖父细说,秦鸾自能体会。

    一众战场上厮杀过来的武将信任太子,强者为尊。

    而文臣们更推崇赵隶。

    “建隆五年,先帝病重,”秦胤深吸了一口气,“吴王与皇上往泰山祈福,吴王在山道上坠马,伤重不治。”

    “吴王坠马,是意外还是……”秦鸾问。

    永宁侯摇了摇头,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继续往下说。

    “林宣当时并未上山,知道上头出了事,才急匆匆赶去,”秦胤道,“他抵达时,吴王还剩一口气,这一点,随行之人都能证明。消息传回来后,朝中有人质疑吴王坠马缘由,但从泰山回来的人都说,吴王临终前并未提过,且林宣一力支持皇上。”

    因着林宣的身份,以及与先太子的交情,那些质疑声才散了。

    只是,没有人知道太子妃的下落。

    身怀六甲的太子妃,不见踪影。

    第103章 就做你家东床

    祠堂里很静。

    秦鸾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祖父口中的真相太让人惊讶了,可转念一想,又是情理之中。

    不是那样高高在上的身份,又怎么会让皇太后和皇上如此忌惮?

    永宁侯略缓了缓情绪,道:“那时候,先帝已经是强弩之末,他病得很重。驾崩前,先帝曾单独召见过老夫。”

    病情严重已经让先帝精神疲惫了。

    赵临的死更是沉重的打击。

    他当时最信任的,就是第一个起兵响应他、追随他那么多年的永宁侯。

    先帝交代过,他现在只有赵隶这么一个儿子了。

    若颜氏与赵隶太平,皇位便如此传递,赵隶虽年轻,但在徐太傅等人的指点下,还是能有一番作为的。

    若有一日,这对母子行事偏了,那就让林宣把赵临的孩子交出来。

    林宣坚持赵临是意外坠马,连先帝跟前都没有改过口,但先帝相信,以林宣的性子定有他的考量在其中。

    而他也一定知道那个孩子的下落。

    “若是男孩,林宣会把他教得很好,”秦胤复述着先帝曾经的话,“若是个女儿,那就从宗亲中过继一个,你们好好辅佐他,不能让天下再乱起来了。”

    这两句话,秦胤说得很慢。

    就像是,他在重现先帝当年的状况,那是一位征战几十年、一身旧伤病,以至于未至晚年,就迎来终点的人。

    秦鸾在这句话中,听到了浓浓的无奈。

    那毕竟是建隆五年。

    初建五年的大周,疆土不是今日模样,内里百废待兴,外头虎视眈眈,内忧外患比如今更胜十倍。

    而先帝已经无力支撑大周了。

    有十六岁的赵隶与他的母后在,另立年幼新帝是不可能的。

m.XIaPe.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踏枝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