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也到了为孩子们的事头痛的时候……” 当初,那个位置非他莫属。 现在,明明他已经屡屡让太子监国,但一日没有尘埃落定,太子还是会想要千方百计地消除威胁。 不得不说,至少已经有了“合格”的帝王思维。 让朱厚熜心里有些怅惋的是:让他监国的这种时间段,他的注意力放在这些事上,说明他还是不能像他爹一样。 能把大明的民心收拢,其他任何可能的威胁都没有根基。 可能会成为麻烦,却无法动摇他将来的位置。 难道他以为他爹已经把事做完了? 目睹了普通地方变化的缓慢,又收到京城里的动静,朱厚熜叹完这口气,又大礼跪拜了亡父亡母。 “儿子此去,这一生只怕再难回来亲自拜祭了。” 国事家事,仍有千头万绪。 年近四十,后半生也由不得他逍遥享乐。 千秋功业,如今只是清扫了院子,打好了地基罢了。 朱厚熜站了起来,离开祾恩殿。 在他这已经过去的半辈子里,有三个重要的时间点,让他产生了三次变化。 首先自然是继位为帝,那个时候,诸事为了掌稳权柄。试行新法虽他所愿,却也是掌稳权柄的一部分。 第二个时间点,是湖广叛乱、南巡时候。在那之后,不论是北虏寇边还是推行新法新学,朱厚熜都是防守反击、任用贤才、培育实力。 第三个时间点,是唐顺之自河套回京,朱厚熜认为时机已到、该做的一些事得趁年轻精力足做了。而后,朝鲜、琉球、东瀛、北虏……大明的战争机器还没停下来。 唐顺之不阻,严嵩顺水推舟。 杨慎、黄佐,已经敏锐察觉到这一朝后面的时间恐怕不是很太平。 天子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太子与诸皇子、诸藩国国主的关系…… 于是现在,朱厚熜回到了湖广,也有了新的变化。 强盛的帝国,最终其实往往是从内部崩坏的。 历史上,大明七度犁扫女真,最终又如何?大明灭亡,当真是敌手太强了? 无非是自己把自己折腾没了。 “起驾,回京!” …… 今年本该是嘉靖二十六年,新历之下,称公元二三八八年。 张居正、李春芳、王世贞……许多人还是熬到了这一年才参加会试。 在后世,这一科被称为大明第一榜。虽然比不上嘉佑二年千年科举第一榜上的群星璀璨,但也非同小可。 历史上,是张璁辅政期间提高官办学校入学门槛、严格考核老师,秉承实用主义,让大明文教在一代人之后开花结果。 而这一次,是天物人三理、实践学、辩证法这些新学观点全面推行一代人之后,新学制、新考纲要迎来开花结果的时候了。 因而应试举子当中,还有个“籍籍无名”的虚岁三十的李时珍。 出生医学世家的李时珍,学问方面的天赋虽高于常人,却也不算突出。 十四岁考中了秀才,而后举人却不好考,何况他自己还喜爱医术、分心钻研。 但现在会试开始分科取士了,朱厚熜回湖广时也想起他,随口让陆炳那边去查访了一下。 印象中是这个时代的。既然有这个天赋,何必让他自己钻研?专门做这个方向的官员不好吗? 陆炳在朱厚熜身边呆了这么久,对于皇帝嘴里会出现一个陌生人名他毫不觉得奇怪。 兴许是什么臣子的奏疏和信件里提到过,兴许是别的原因。 M.XIaPe.Com